曾氏明知她说得对,可就是没法捏着鼻子去日复一日地捂那块又臭又硬的茅坑石头。
曾氏不是姜老太太,可不信一根老山参就能叫人脱胎换骨,她的目光逡巡了一圈,落在垂手鹄立在一旁的蒲桃身上,蓦地变得有些凌厉起来:“你们这些奴婢是如何服侍的?二娘子年纪小不谨慎,你们眼睛生着是出气用的么?”
原觉得伸手不打笑容人,婆母一个出身贫寒见地短浅的贩子老妇,想必也没有底气磋磨她一个官家媳妇,不料自打进门就没见着一天好神采,微有闪失便是一顿劈脸盖脸的呵叱,只差没抄起拐棍打她。
曾氏指着蒲桃斥责道,“你原是我屋里的,看你规行矩步又慎重少言,觉得是个能担事的,方才把你与了二娘子,没成想连仆人都看顾不好,我看你也不消在娘子跟前服侍了,去扫园子吧。”竟是要立即将她降为粗使奴婢。
姜老太太正欲开口,却见小孙女朝她眨了眨眼,朱唇一启,瞎话滚滚不断地涌出来:“回母亲的话,方才女儿走在路上见枝头两只雀儿打斗,看得入迷不慎跌了一跤,磕在道旁一块石头上了,是女儿不谨慎,倒叫老太太,三老太太和母亲受了惊吓,已滚过两枚鸡子,不太疼了。”
钟荟对内里的弯弯绕绕道理盘曲一概不知,只探听出老太太不知因何原因很不待见这曾氏,她之以是一病愈就来拜见老太太,一是因着原身感念老祖母的珍惜之意,二来也是存着给本身找个背景的心机――继母不像个好人,阿耶连半个影子都没见着,二叔长年驻守边关且是隔了房的,长兄只比她大三岁,听下人们话里话外的意义还很恶劣,矮子里拔将军,便只剩下姜老太太了。
又做张做致地往外张望了会儿,忽闪着大眼睛惊奇道:“对了,三mm如何未曾一起来?”
这话听着像是安慰,却不但把三娘子装病避之不及的罪名给坐实了,还在曾氏脑袋上扣了一顶名为“不孝”的大帽子。
看不出来这三老太太也是个妙人,钟荟心道。
钟荟决定添一把柴,酬谢方才曾氏的挖坑之谊:“三mm病了?前日还好好的,莫不是叫我过了病气?”
曾氏被他们几个你一言我一句怼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到底哑忍不发,草草地告别了。
但是她不问那里弄的却问是谁弄的,就有些着相了。也难怪她慌得乱了阵脚,一个是谨防死守的原配嫡女,一个是针锋相对的婆母,竟然趁她不备暗渡陈仓地合纵连横起来,这可如何得了?
“是女儿不顶用,令母亲担忧了,”钟荟从善如流,“若他们啕气我便来向祖母和母亲讨人,定不与你们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