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 欧阳修
欧阳修幼年孤贫,依叔父家于随州。天圣八年(1030年)举进士,擢甲科,调西京留守推官。与尹洙、梅尧臣、苏舜钦等交游,开端为“古文”,已负文名。景祐元年(1034年)入朝,为馆阁订正。这时,范仲淹以言事被贬,在朝诸人如秘书丞余靖、太子中允尹洙等纷繁论救;司谏高若讷独觉得当贬。因而欧阳修写了《与高司谏书》,谓其“不复知人间有耻辱事”。是以,欧阳修也被贬为夷陵令。贬官夷陵,对他很有好处。他厥后在《与焦殿丞书》里说:“某再为县令,然遂得周达民事,兼知宦情,一定不为益。”又洪迈《容斋漫笔》卷4记张芸叟与石经理书云:“顷游京师,求谒先达之门,每听欧阴文忠公、司马温公、王荆公之论,于行义文史为多;唯欧阳公多谈吏事。既久之,不免有请:‘大凡学者之见先生,莫不以品德文章为欲闻者,今先生多教人以吏事,所未谕也。’公曰:不然。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大略文学止于润身,政事能够及物。吾昔贬官夷陵,方丁壮,未厌学,欲求《史》、《汉》一观,公私无有也。无以遣日,因取架阁陈年公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成胜数,以有为有,以枉为直,违法徇情,灭私害义,无所不有。且夷陵荒远褊小,尚如此,天下固可知也。当时仰天誓心曰:‘自尔遇事不敢忽也。’是时苏明允父子亦在焉,尝闻此语。”这段记叙又可为欧阳修贬官以后“周达民事,兼知宦情”的干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