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汴京春深 > 第一百四十章

我的书架

赵栩的目光落在苏昉挺直的背影上,心底有些不觉得然,苏昉始终还是范围在读书人的那套教养之功上。

官家舒心大笑一番后,问起苏瞻来:“和重,来来来,说说你看中的佳媳是哪家的闺秀。”

俄然,天上隆隆作响,亭子上惊起几只燕子,低低掠过水池,燕尾抄水,刹时超出粉墙去了。春雷一声发,惊燕亦惊蛇。蛇没有惊到,大石头上的乌龟阿团却缩回了头,慢腾腾地往石头下挪去,想要躲回水池里。

赵栩扭头看了看那大石上趴着的乌龟,归正苏家人的辩才总能应对如流深得圣心,他也用不着替荣国夫人忧心苏昉。倒是这乌龟他记得阿妧也有一只,养在桂花院后的水池里,不晓得现在多大了。两年多不见阿妧,不晓得她瘦了还是胖了,高了多少,还会不会像之前那样对本身疏离又客气。想起阿妧,不免又想起陈孟两家议亲一事来。他侧目看了一眼陈太初,见他眉梢眼角都模糊带着些忧色,不由得黯然起来。

苏昉略思忖了半晌:“小民由川入吐蕃,再由秦凤路入西夏。大抵沿着茶马互市的线路而行,吐蕃诸部百年来分裂甚多,无人有德一统各部。小民所见吐蕃人不管贵族或布衣,皆不成一日无茶,边陲牧民也多会说川语,也有牧民移居入川,弃食肉乳,改食米粮,穿襴衫,更让后代读孝贤书学礼节。小民却未曾见有川民去吐蕃改放牧为生的。可见贤人处有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假以光阴,又何必担忧边陲有兵器之祸?”

崇王笑道:“和重快说,是哪家王谢闺秀?也好让大哥心中稀有,别错拉了配给我了。”

赵栩上前几步,行了礼:“臣谨遵爹爹教诲。”

赵栩躬身应了,退回一边。陈青浅笑着对他点了点头,赵栩心知娘舅认同本身的观点,不由得为之一振。

孟在眼一抬,看向苏瞻:“议亲一事,伯易倒是听娘提起过确有此事。因上山结庐守孝,大定一事,伯易和仲然也是现在才晓得的。不过,三弟的嫡女,另有七娘,二弟家中也有贤名远播的六娘,苏相尽可为大郎相看。”

官家又问苏昉:“对了,大郎你此次带回很多张载的著作,想必也很有所获。恰好本年礼部几番上书要尊他为张子,封先贤,奉祀至曲阜孔庙。吕相几位感觉过誉了。现在二府还在商讨,大郎不必拘束,你有何设法?”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小民不敢居功。”苏昉沉寂自如。

这一阵雷声后,那暮春之雨,又哗哗落了下来,水池里出现千万大大小小的波纹圆圈,环环相扣,重堆叠叠。亭子上头的茅草被雨打得淅沥作响。这雷声,也把赵栩的灵魂给炸了返来。

苏瞻笑道:“熙宁九年,就在此地,殿下亲见,西夏百余马队突袭,却要靠偷来的大赵重弩方能将毫无防备的臣家夷为高山。再快的马队,在城池以外,重弩万千当中,血肉之躯,也无用武之地。殿下多虑了。国与国之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穷兵黩武,非上策也。”

“大赵二十三路禁军六十万人,重马队独一两万人不到,且全数在西军。轻马队也只要两万罢了。天波府杨令公当年大战契丹,端赖杨家将万余重骑才气得胜。中原固然城池坚毅,但边关地广人稀,西夏有铁鹞子重马队三万,契丹有御帐亲骑五万余人,其横扫突击之力,绝非步兵可挡。故而对克服负难料。”赵栩缓缓道来。

推荐阅读: 证道从遮天开始     只是没想到,还能嫁给你     逍遥小侯爷     傲月天章     (系统)全能女配真绝色     冥隐光启     爱的契约,亲亲老婆不要逃     天道罚恶令     夜无忧     我的美女局长     佛道纪     重生超进化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