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份的气候很热,很快就汗流浃背,别的倒没啥,就是李睿现在头上戴着的头套,格外的闷热,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鬓角滑落下来。
大抵拍文艺片的导演都非常偏疼长镜头,或许他们以为长镜头、大全景会显得逼格很高。当初拍《姑苏河》时,楼烨近常常应用长镜头。但戴斯杰明显更加夸大,拍照机架在劈面的山头上,相距足足好几百米呢,镜头里的人物几近跟蚂蚁那么小。
沿着山棱,高凹凸低的起伏,两座山头邻的近,就会呈一个“U”字形,高低都很峻峭。
“再来……”
红色,洗的发白,感受变成橘红色的活动服,灰裤子,一样洗的发白的束缚鞋。陈昆则是蓝背心、白衬衫、蓝裤子,一样的束缚鞋,只是他的略微新的,起码能瞥见绿色。
实在现在就他们三人,导演外加两位演员,包含副导演赵春林在内的事情职员早就先一步进山了。至于那位名义上的助理,明天早晨啥时候返来的,李睿都不晓得,早上没见他下来吃早餐,估计这会还在房间里睡大觉呢。
“李哥,你短长噻!”
“有甚么题目他就并不能半途喊停,非要我们走到上面,然后再来一条!”
李睿多少有点不平气,虽说他故乡桐庐四周也都是山,从小他也没少登山,但地处江南丘陵的桐庐和这里的武陵山脉要地压根就欠比如,这里的山更高,阵势也更加险要。
间隔太远,没有平素拍戏时导演扯着大嗓门喊“开端”和“咔”的声音,只能借助对讲机。
这还是白日,如果早晨呢?这黑灯瞎火的莫非没人会摔下去吗?令人诧异的是,据剧组临时雇用的几个本地群演说,从未传闻过有人因走路而掉下山崖的,并且这还是半山腰,再往上另有几个村庄。
大抵走了十多分钟,毕竟光阴不饶人,快五十的戴斯杰喘着粗气,抹了把额头的汗,看到前面脚步还是妥当的李睿,不由赞道:“哥子伙儿,硬是要得!”
眼下已是张家界的旅游淡季,剧组取景的处所尽量避开游人扎堆的处所,一来制止滋扰;二来野生陈迹不重,更有原生态。
好吧,起码能一觉睡到天然醒,然后定放心心肠吃一顿自助早餐,扮装、换衣服,解缆。
“好的,导演!”
他们两人背着铺盖拿着网兜,两口大箱子让两个群演背着。群演都是本地人,他们都有一个公用的近似“L”形的支架,只要把箱子放上去,用绳索捆牢,便可悄悄松松地背着走起。
车行大抵半个小时,来到山下,之前运送道具和设备的卡车早已停在那儿了。李睿下车昂首往上望,就见一条弯曲折曲的石板门路蜿蜒而上,一眼望不到头。
半途歇息了半晌,然后一鼓作气终究到了拍摄现场。正如戴斯杰所说的那样,这半山腰还真有一个村庄,并且他们的农田就在绝壁边上,中间只留下一条宽不敷两米的石板路。走在这条路上,李睿乃至都不敢往下看。
“李,李哥,走吧,到上面还得走二十多分钟呢。”陈昆走到他中间道,之前风俗称呼李导,一时还改不了口。
不过他自傲本身的身材本质要远比看似肥胖的他们两人要强健的多。
一步一步往上走,石板门路看似险要,但走起来没有设想中累人和惊险,能够这里甚少有旅客帮衬,台阶旁的植被长的都很富强,有些路段乃至都侵犯了台阶的三分之二。
好嘛,这一个镜头足足拍了五遍以后,戴斯杰竟然还让再来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