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杨这才放心的点点头。
过了几日,探马来报李羽雄师已颠末端许昌,间隔襄阳不过十余日的路程。
许杨点点头:“好,将军公然是忠义之人,在危难关头方能更显豪杰本质,将军胆略我已在葫芦口见地,今有一重担我想交与将军。”
樊城渡口建水寨迎击李羽雄师倒也不错,但是苟安另有四万荆州兵马,长于水战,襄阳与江陵人马全数加起来不过五万,在汉江迎敌讨不了多大便宜。
“主公放心,末将必然按主公之计行事,毫不敢违令。”
赵苍深深一拜:“主公能将此大任交于末将必然不负主公重托。”
许杨综合了世人的定见,心中已经有了主张。
议事厅内众将已经慌了,全都看着许杨,等着他拿主张。
天气越来越暗,谯昊喝了几斤酒,正在榻上熟睡,俄然听到营门之别传来喧闹之声,迷含混糊的从榻上起来,出营一看,全部虎帐已经乱作一团,到处燃起大火,喊杀之声震天。
李羽领着十万雄师浩浩大荡的开往襄阳,前锋官恰是那虎牢关的缩头将军谯昊领两万人马担负前锋,此中一万是苟安的荆州兵马。
就在许杨苦思之际,小校前来禀报:“主公,门外有一人自称赵苍,前来求见。”
许杨这才开口说道:“此战李羽军势大,不成正面力敌、恪守,只能沿途侵袭,层层袭扰,让李羽雄师怠倦不堪,方能取胜,我已派赵苍前去新野四周埋伏李羽前锋。”
很快议事厅内就只剩下许屠、黄文俊、公孙允、石方宇几人。
前锋官谯昊已经达到新野地界,此时已近傍晚,间隔新野县城另有十多里的路程,谯昊便命令安营扎寨,明天进军新野。
李羽和苟安领七万人马坐镇中军,宋厉领一万人马为后军。
赵苍一向感慨怀才不遇,在宋厉部下当一个小小偏将,现在方才来投许杨就要委以重担,如何不叫赵苍感慨。
“李羽长于用兵,将军此去只可偷袭一战,万不成贪功冒进,千万要遵循军令。”许杨不放心又叮嘱了一句。
有的人则建议联络襄阳周边太守,申明短长干系,表白唇亡齿寒的事理,调集荆州之力共抗李羽。
另有人建议李羽军多在本地军不习水战,在樊城渡口建水寨,在汉江之上迎击李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