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师兄,我等故意而有力啊。这么大的寺院,又没长脚,不能四周行走;也难插翅,没法钻天上天。避无可避啊。”有人落寞地说道。
法华寺开寺即顶峰,不但坐拥五台山佛教圣地,另有一多量高僧大德愿力加持,在大唐年间一经建成便申明远播,虽山高路远,但来朝者众。
晚钟已经敲响,落日最后一抹残光也被天涯的黑云所淹没,大雄宝殿里沉寂无声,仿佛空无一人。
大法华寺的高僧们再次围坐在香烛摇摆、香气环绕的大雄宝殿里,举头三尺便是法相寂静的释迦摩尼。
意已决,众僧散去,只留方丈一人迟迟不肯拜别。
……
方丈面带浅笑,说道:“从明天开端,法华寺便启动避世工程!这是我寺自建寺以来的最高奥妙,各位牢记,不成泄漏了风声。我已遵循历代方丈传下来的私语和暗号,联络了当初建寺工匠的先人,他们将于明日到达法华寺,悄无声气地遵循百年之前的商定启动避世工程!从明日起,法华寺永久关门谢客,今后今后,寺里和尚不得外出,香客们不得进入!”
大殿里,只要方丈分开时的这句轻声呢喃,还在悠然回荡。
那些充满聪明的高僧们在密林中坐而论道又驰驱勘察,着眼现在又面向将来,终究决定了法华寺地点的位置和主配殿的布局、陈列;
老衲这一番话说完,在坐的各位高僧均面面相觑,脸露惊奇之色。
方丈铿锵有力的话语并没有让众和尚心奋发,相反,个个脸上的忧愁之色更甚。
而恰在此时,一向双目微闭、沉默不语的高僧们俄然吟唱起佛经来,这是每天雷打不动的晚课,而吟唱声在现在听来,却如同挽歌普通,唱尽了人间的痛苦和悲惨。
众高僧闻言,都纷繁垂下了头。
不管他们内心是如何想的,我的面前仿佛已经穿越时空,看到了法华寺的宿世此生。
见方丈信心实足的模样,众僧也不必再问,遵循方丈的叮咛做就行了。
期近将跨出殿门时,他再一次转头看了一眼一脸淡然、从不体贴本身危亡的佛祖,叹了口气,回身果断地迈出了大殿。
当我还沉浸在万千思路中不成自拔的时候,中间一个声音俄然响起,将我惊醒。
经叶真这么一提示,我们立即就结束了关于大法华寺是否建于地下的争辩。
因而,天下各地的信徒久闻其名,纷至沓来,法华寺在佛教极其流行的唐朝达到了极盛的颠峰,每日信众络绎不断,香火不竭。
方丈已经说得很清楚:消逝。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但是让法华寺如何消逝?匠人们又怎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