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了一下午,菜地里的东西就根基上弄完了,静涵直了直腰,真累啊。庄稼院里,一春一秋的,最是累人。上午遛串儿的时候看了,地里的庄稼也让风吹到了。看来这几天得先把庄稼收回来,要不然再来一场雨,这些庄稼就得瞎了。
“大哥,你们谨慎。”文宣说了一声,然后和文昌悄悄地带着大黄往回走。这大黄是参场子里本来养的狗,个头挺大,文翰他们对这几只狗都爱好的很,常常弄些好吃的喂它们。狗儿通灵,也不消文宣牵着,就这么在前面走。
志新听了,有点不美意义,“叔,不消的,我们干的就是这看参的活儿,一年也就这阵子累些,不消涨钱的。本来就是一丈五文,再加上五文,乡亲们一家就很多拿出来将近一百文了。”能多挣点钱天然好,但是志新怕村里人说他们许家太贪婪了。
“嫂子,你看看静涵,真是抓家。有这么个丫头,你真是省老心了。”朱氏在一旁摘黄瓜,听到这薛氏母女的对话,忍不住笑着说道。
早晨陈氏做的饭,用咸肉炖了豆角,另有茄子和小土豆也炖了一盆,内里也放了些咸肉。孩子们白日也都累了,早晨这顿饭,吃的这叫一个香,未几会儿,一个个撑得肚子溜圆。“奶爷爷奶奶,我们不吃了,吃得好饱。”静涵摸着本身的肚子,笑嘻嘻的下了桌。庄稼人不懂那些摄生甚么的,能吃饱了肚子就不错,以是才不会管甚么撑不撑呢。再说了,一会儿还要出去漫步呢。
静涵她们上午遛串儿,下午也不消了,全都在地里帮着往回抢菜呢。明天晴和,弄不好早晨就会有霜,这些菜如果让霜打了,可就白瞎了。家里这八个孩子,就跟蚂蚁似的,一个劲儿的往家里搬东西。
“嫂子,这事都是我们扳连了家里。”朱氏一想起要不是志明出事,家里也不会来到这大山里头看参,就感觉对不起家里。
“成,你们如果忙得过来,就全都摘下来吧。大一点的我们腌蒜茄子,小不点就像你说的,炖着吃也好。”薛氏头也不抬,只顾忙活着摘豆角。这豆角架全都趴在了地上,摘起来就吃力多了。她摘的时候,那些嫩豆角也全都摘下来了,留着腌菜也好啊。庄户人家,一到了春季,就恨不得把甚么东西都弄回家腌起来才好。春季忙活一点,到了夏季和开春,家里饭桌上,就能多一样菜,做饭的也不难心。
“可不是,这一宿,鬼哭狼嚎的,那里还敢睡觉啊?也多亏这气候太坏,没人敢来山上了,要不然啊,还真是够呛的。”志新想想就后怕,这如果昨早晨有人趁乱摸出去,估计得丧失很多呢。不过,想来也没人敢在这类气候出来找死。
前面恰好是几个池串儿的头上,有几个很大的树根子,当时没往外清理,就在那放着。大黑来到大树根的中间,然后就冲着中间的处所用力的叫了起来。
“你这话说的,往年我们不也是各家各户的派人上山来帮着看参么?本年不消村里人了,他们抓紧时候收地啥的,这一百文算个啥?就这么定了,这钱你们心安理得的拿着就是。本年啥东西都贵,看看棒棰的代价咋样,如果好的话,村里构和量着把看参费再涨涨的。你们在山上,可比老刘头要强多了,这个钱,该涨。”周村长把志新好一顿夸,然后拿着家什儿就往参地里走,去清算被风刮坏的棚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