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要买一条,要最大个的,咱家人多。五花肉要两斤,做红烧肉,排骨要……”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连蔓儿记录的票据越来越长。
而张氏和连取信这两口儿脾气朴素。特别的晓得戴德,碰到像沈六如许是非清楚的,就是福分。而在连家,他们的这类脾气,却让他们成为两只坚固的大包子。
先是二十亩地的玉米,都清算完了,只剩下将玉米粒该晒的再晒一晒,晒好了就收进谷仓储存起来。
等人都走后,连蔓儿一家又重新回到打谷场上。
眼看着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些活,连取信筹算等过完了节再干。
第二样还是是尺头,秋香色的府绸、烟霞红的棉绫、水蓝的素缎、蓝底红花的细棉布各一端。
看着因为玉米被搬走而空出来的大片处所,大师的心中有些欢乐,也略有些空落落的。欢乐是因为玉米的高产。空落落的是那么多的玉米,一下子就都被拉走了。
“嗯,这又是一样。”连蔓儿在纸上记录,“我看武掌柜从县城给咱捎的石榴挺好的,这也能算一样。”
吴家兴提早两天又送来了节礼。
天气已经不早,沈六带着人仓促地走了,乃至沈谦也只来得及跟连蔓儿说了两句话,就被小厮们给抱上了马车。
“行啊。蔓儿比我想的殷勤。”连取信就笑道。
“对,回礼。”张氏思忖了一会,“枝儿那不是给家兴做了两双鞋,一套衣裳吗,这算一样。”
连蔓儿家现在来往的,应当送节礼的人家只要两家。
就是白拿。她们固然有些心疼,但是细心想想,也不会感觉沈六做的过分。
张氏和几个孩子先是沉默,然后就都点了头。大师内心都清楚,这应当是他们在老宅过的,最后一个节日。
“给我姥爷家啊,那就实惠点吧。大米、白面咋样?”连蔓儿就道。
“本年中秋啊,咱得好好过过。”张氏第一个就道。
因为正赶上秋收农忙的原因,庄户人家的中秋,常常比其他的几个节日过的要简练。团聚饭还是是安排在晌午。
中秋节,是传统的一家团聚的节日。这其中秋节,还是连蔓儿一家子分炊以来,过的第一其中秋节,并且是在如许一个歉收的春季里。
这应当也是沈六能令行制止,让部下经心为他效力,让并非直属他统领的众官吏对他尊崇拜畏的启事之一。
庄户人家,来往走礼,以实惠为主,这是实在的亲戚。
“再加两包茶叶,就咱给鲁先生买的那种茶叶,我看他姥爷挺爱喝的。别的,再加上两坛酒吧,恰好凑四样。”连取信就道,“咱这都忙,去人怕不可,还是让人把礼给捎畴昔,咋样?”
将这统统都筹议妥了,最后,才是连蔓儿家本身过节的安排。
“一万多斤啊,种这些年地,我还第一次瞥见这老多粮食。这还是二十亩地的产量……”连取信发着感慨。
铺子里总要有个大人照顾,连取信要带着长工做农活,她就要留在铺子里。现在以家里的前提,雇佣几个长工做活的人为,她们完整承担的起,能够是以让几个孩子轻省轻省,她这做娘的内心也情愿。
“那就十斤大米、十斤白面吧。”张氏就道。
虽是感喟,但是那神态和语气,却都是埋没不住的欢乐。不为那些东西,而是为了那些东西背后,吴家对连枝儿,对这门婚事的看重。
别的另有绍兴黄酒两坛,粳米十斤、上等白面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