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如许。我还是去上房,把咱的口粮要来。”连取信想了想,就说道“咱要包江米的粽子,那大黄米咱就少要几斤?”
本地产的大黄米,比外埠运来的白糯米要便宜很多。
“小七爱吃江米啊,那行,咱本年自家也包点江米粽子吃。”张氏说道。现在家里有了些闲钱,能让孩子们吃上好吃的。张氏心中只要欢乐,是不会心疼银钱的。
连取信和张氏听了连蔓儿的话,都沉默了。
张氏就被小七看的内心发软。
“这口粮咱就是不要,也没人说咱好。”小七嘟囔了一句。
这两个月,她们因为铺子里买卖好,又忙中种地、筹办连枝儿的订婚等。张氏又考虑到几个孩子都恰是长身子的时候,就很用心肠改良炊事。大米、白面吃的多了,每顿饭还都会想体例做一两个菜吃,细粮就吃的少了些。从上来要来的口粮没吃完,是以连取信这两个月,就没有去处连老爷子再要口粮。
“那就白米粽子、黄米粽子咱都包一些卖吧。”连蔓儿就道。如许大师都能多一个挑选,能够吃本身惯常吃的。也能够买另一样尝鲜。
“这个行。”连取信和张氏异口同声隧道。
这话正合了连取信的心机。连家的粮食并不是很多。并且每次从上房搬粮食,周氏的神采都不是很都雅。
过端五节、吃粽子,这是不分地区,共有的风俗。来山上做工的人,阔别各自的家,没体例吃上应节的粽子。她们的铺子里如果在端五节做粽子卖,必定能赚上一笔。
分炊以后,连取信曾经想一次性地将一年的口粮都搬走,但却被周氏骂了一顿,不让他搬。周氏如许做的来由,说是怕他们不会过日子,一下子拿了统统的粮食,不晓得俭仆,很快吃光,或是卖掉,今后就会没粮食吃、饿肚子,到时候还获得上房去讨要。
“要不,咱现在也不缺这一口吃的。口粮啥的,干脆就如许,咱就不去要了。”张氏就道。
连取信没法,只得一个月,或两个月来拿一次口粮。
“山上从南面来的人挺多的,恐怕他们吃不惯咱的黄米粽子,咱还是包白米粽子卖吧。”张氏道。
上房现在人多、嘴杂,小我脾气不一。如果他们就如许不再要口粮,周氏,另有上房的某些人,不会说他们是为了爹娘、兄弟、侄子们着想,而是更有能够说他们这是有钱了、发财了,不把口粮当一回事了。更有甚者,会说他们既然发财了,就只顾本身吃好的,而不照顾爹娘和兄弟们。
连蔓儿这话说的不错,连取信和张氏对视了一眼。就算他们俩不想再要上房的口粮,但是他们也要考虑几个孩子的定见。这个家并不是他们两小我的。
“这是要称多少大黄米啊?”等瞥见大黄米装了满满的一小袋子,周氏立即就叫了起来。
“爹、娘,这事我分歧意。”连蔓儿想了想,就道“咱分炊得的东西本来就少,这口粮是咱该得的。”
连蔓儿内心有本身的筹算。她以本身对连老爷子、周氏、另有上房诸人的体味,感觉和他们来往,就要一是1、二是二。该如何就如何。免得让人感觉她们底线很低,进而想得寸进尺。
“我爷没在家,就我奶和我老姑在。”
连老爷子是靠近傍晚的时候,才扛着锄头从地里返来的。不得不说,即便是在勤奋的庄稼人内里,连老爷子也得占头排。自从开端种地。他每天都不会闲着,吃完饭,就会扛着锄头下地,侍弄庄稼。
固然吃粽子是共有的风俗,但是南边、北方分歧的地区,吃的粽子是不一样的。南边多数吃的是白米粽子,也就是用糯米包的粽子。但是北方就分歧,比如连蔓儿地点的三十里营子,这里并不出产大米,更不出产糯米。固然也有敷裕人家过端五节的时候,会买糯米来包粽子,但是大多数的庄户人家,包含城镇的住民,吃的都是黄米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