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是有他,他也想跟咱买玉米种子,还想定地瓜秧子。”连取信道。
当然,最大的收成,是那连成一片的地步,明天买入的九十四亩,加上连蔓儿家原有的四十五亩,统共是一百三十九亩地。
玉米种子定出去三百六十斤,地瓜秧子定出去一千二百三十棵。
吃过晚餐,一家人在炕上围坐。
………………
“这是一方面”连蔓儿又笑道“另有一件,这个事,咱这十里八村的,也就我吴三叔出面,才办得成。”
连取信和吴玉贵都说是。
如许,她家就有了一大片连在一起的地,春种秋收,乃至看青。都便利了很多。并且,那片地的土质不错,代价也不贵。
官府关于在辽东府推行玉米莳植的文书已经发下来了,来的这些人,都是地盘没被选中,但他们本身又想种玉米的。
第四更,求粉红。
再过两分钟,就是29号,粉红翻倍的活动又开端了,大师投出一票粉红,就当两票粉红使啊。月尾了,大师手里攒了粉红的,不要留着了,都砸过来吧。
“家兴啊,闻声没,你叔和蔓儿丫头都把话说到这了,咱爷俩可得加把劲啊。”吴玉贵就笑道。
庄户人家,划一的地盘,相互互换,这是时有产生的事情。即便是地盘品级分歧,补了差价,或者在田亩数上补足,也一样能够互换。
一屋子的人都笑了。
玉米的订价与高粱平齐,但是因为玉米产量高,是以莳植玉米,非常无益可图。即便不筹算卖钱,那也能用更少的地,收成更多的粮食,让一家人吃的更饱。
三百六十斤玉米。来岁秋下能够收回玉米三千六百斤。地瓜秧子,来岁开春的时候能够收价银六千一百五十文钱。
连蔓儿在吃核桃,就没说话,只朝小七努了努嘴。
“吴三叔,家兴哥,这事还挺费事的。”连蔓儿就笑。
“人来了。”小坛子先从车上跳下来,冲连蔓儿笑道。
***………………****
约莫一盏茶的工夫,吴玉贵和吴家兴就赶着车来了。
“蔓儿,有啥急事?”吴玉贵拴好了牲口,就和吴家兴走过来问道。他们爷两个本来正要给人去说买卖,见小坛子来,说连蔓儿找,就仓猝将那边的事情今后推,先到三十里营子来。
两斤玉米种子,大抵能够种一亩地,秋收的时候,能够收成七百到九百斤的玉米,给连蔓儿家二百斤,那还能剩下五百斤到七百斤,相称于类别的庄稼两亩地的产量。
“赵家村就一个赵连旺。不会错。”吴玉贵道。
“咱这玉米种子和地瓜秧的数量也有限,不是想买多少就有多少。”连蔓儿又说了一个大抵的数额,让吴玉贵和吴家兴在这个数额内考虑着办。
“前两天在集上,吴三叔指给我们看的,就是这个赵连旺吧。吴三叔说,赵连旺家有二十亩地筹算要卖,就在咱家那片地上,是不是?”连蔓儿又问。
瞥见吴玉贵和吴家兴,连取信另有些奇特。
连取信忙将世人让进屋里。这些人,是想跟连取信买玉米种子,但因为和连取信不熟,没来往,是以就找了和连取信家有来往的赵连生,好说话。
“算,咋不算,一家有一百亩地,那就算是地主了。”李氏先笑道。
“我没事,蔓儿,让我跑啥腿?”小坛子就问。
“这前提咋个讲?”吴家兴就问。
“我感觉咱家也应当算是地主了。就算不能跟那些大地主比,咱有这二百亩地,咋地也算得上是个小地主。”张氏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