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以后文龄到柏俊府上奉上十六两门包,为何柏俊不回绝!”肃顺厉声插话,“科举乃取士大典,干系至重,亟宜法律,以惩积习,柏葰罪不成宥,非正法不敷以儆在位!”
彭蕴章无言,文祥也在闭目养神,只要肃顺傲然得意,傲视生雄,一时候养心殿内沉寂无声,咸丰天子本性软弱,虽是感觉柏俊平日里当差勤恳,又是两朝重臣,本不欲杀之,可天子却又是耳根子极软,听得肃顺一番义正言辞,又感觉柏俊非杀不成,如此纠结之间,肃顺又喊了一声皇上,以示催促,咸丰长叹,“罢了罢了,”朱笔一勾,“斩立决,柏葰情虽可原,法难宽宥,言念及此,不由垂泣。你们跪安吧。”
刑部专门卖力刑狱判案,此时却非常难堪。刑部官员揣摩不透皇上的企图,毕竟这是宰相级的人物。固然咸丰帝有严厉措置的姿势,但他也曾表示过“柏葰早正揆席,勤慎无咎,欲曲待之”,说柏葰为官老成慎重,从无错误,现在偶尔冒犯刑律,能够从宽措置。
天子在圆明园正大光亮殿边上的洞明堂召见会审团成员及绵愉、彭蕴章、肃顺、赵光、文祥等十七位位亲王和大臣,筹议如何措置柏葰。洞明堂,每年秋末霜降后处决犯人时,天子都会在这里一一批准“勾到”,对犯人的运气做最后的裁定。天子“勾到”之处,紫禁城内懋勤殿,避暑山庄是依清旷,香山是朴重战役殿,圆明园则是洞明堂。清史稿中记录了如许的一次“勾到”,雍正十一年(1733年),天子御驾至洞明堂,一边浏览黄册一边听相干官员宣读人犯案情,雍正听罢,如果表示“情有可原”,该犯便免于笔勾,若“法无可贷”便令大学士笔勾该犯姓名,判以立决。勾到这天,统统人犯都要被捆绑法场,听候天子的措置。雍正勾点结束,刑部立即派人飞马传旨,被点到名字的犯人就会被人在脸上用笔书“斤”或“交”字,意为斩首或是绞刑。免于极刑的人就会被送回大牢,官方称之为“陪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