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鋆话引发世人沉思,这是在理的事儿,不但仅是有清一代的中枢权益转移之事,就从秦汉起来,历数各代,均是如此,秦汉是独相,三公秉政,到了隋唐,便被群相代替,中书省成为实际上的中心公布政令构造,三公已经成为虚衔,到了宋朝,又是一变,以同平章事为长官,多由中书、门下两省侍郎担负,无定员。别的,以参知政事为副相,豆割行政权。到了明朝,朱元璋猜忌胡惟庸,连宰相都一并撤之,明朝后代帝王又增设内阁,内阁大学士只要五品,实际的宰相却有实知名,这么一朝朝历代改革下来,世人都是极其清楚的,文祥固然还是不觉得然,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宝鋆的话对极了。
“如何个将计就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