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洋人虽媾和,但洪逆未除,海内未靖,显天子宫车晏驾,天下板荡,原是一个极其伤害的局面,所幸各位臣工,同心合力,才有明天这么个安静的局面。现在只盼望天子好好读书,过个七八年,能够担负得起大事,本宫才算是对列祖列宗、天下臣民有了个交代。当时我可要过几天安逸日子了。你们就照这番意义,写旨来看!”
日子一向共同得很好,十月初九甲子日,嗣天子登极,第二天就是她的生日,于今垂帘章程到议定之时,刚好是先帝宾天百日刚过。国丧服孝,百日缟素,白布褂子穿得久了,灰不灰、黄不黄,好不丢脸,加以百日以内,不得剃发,一个个毛发蓬乱,再穿上那件暗淡陈旧的白布褂子,不象个犯人,也象个乞儿,看着好不沮丧,比及百日一过,还是朝珠补褂,容颜抖擞,当时在垂帘大典中受群臣朝贺,才是件风景面子的丧事。
听政的地点,仍然是在养心殿,平常召见军机及京内官员,在东暖阁,遇有典礼则临御养心殿明殿。此时早已打扫得干清干净,安排得整整齐齐,正中设一张丈余长的红木御案,系上明黄缎子,“六同合春”暗花的桌围。御案前面,摆着一个御座,御案前面悬一幅方眼黄纱,作为垂帘的意义。帘前正中是小天子的御榻,铺着崭新的黄缎皮褥子。
慈禧太后接管了朝贺,还是措置政务,改在东暖阁召见议政王及军机大臣。安插已有变动,御案坐东朝西安排,案前置八扇能够折叠的明黄纱屏,小天子仍旧坐在前面。
那些都是寺人、宫女的差使,自有例规,不须叮嘱,要两宫太后亲身检点的,是把先帝的遗物清理出来,分赐群臣。
受颁“遗念”的名单,事前早由军机处开呈,内则亲贵大臣,外则督抚将军,另加已经告老致仕的先帝旧臣,一共五十几小我。每人按例要有四样,也按例有一两样是贵重的,两三样是充数的。当然,特别的人物,不在此限。
站好班的官员,一齐跪倒接驾。天子以后,是储秀宫太后的软轿,再今后是“后扈大臣”和陪侍的寺人,等储秀宫太后和天子升上宝座,鸿胪寺的赞礼官,朗声唱礼,自殿内到丹墀,大小官员,三跪九叩,起成分班退出。筹办了多日的大典,就这一下,便算完成。但也就是这一刻,慈禧太后正式获得了政权。
日思夜想,慈禧太后的但愿,终究一步一步靠近实现了。垂帘章程虽还不决局,但内阁集议一次,让步一次,大抵已可接管,因而她能够暗里计议停止垂帘大典的日子了。
这申明垂帘不过是权宜之计,是不得为的苦处,恭亲王应下,这也是他本来的主张,袖子里都已经先筹办好了一个折子说的就是这个事儿,现在皇太后本身个提出来,这就不便现场拿出来了,慈禧太后却还没说完话,“面前最紧急的,就是南边,承平天国还是还在金陵,诏令曾国藩,毋令承平军四窜,尽力剿除,再加曾国藩体仁阁大学士,节制闽浙两省军务!”
是以,慈禧太后本身翻过期宪书,选了十一月月朔这个日子,也表示了桂良,他奉旨办理钦天监,只要表示了他,钦天监天然会顺从意旨,选奏这个日期。
为了除服,宫里天然有一番繁忙,除了大家要预备本身的冬衣以外,门帘窗帘、椅被座垫,都得换成国丧之前的原样,另有很多安排,或者色彩不对,或者质料分歧,因为服孝而收贮起来的,这时也得重新换过。
等钟打九点,文武百官,纷繁进殿,礼部和鸿胪寺的执事官员,顾问着排好了班。已初三刻――十点之前的一刻钟,寺人递相传报,说天子已奉慈禧太后銮舆,自储秀宫内起驾,因而净鞭一响,寂静无声,只听远远传来沙沙的脚步声,由隐而显,终究看到了醇王的影子,他兼领着“前引大臣”的差使,以是走在前头,接着是景寿、伯讷那谟诂,以及由王公充当的那班御前大臣,分红两列,引着小天子的明黄软轿,进了养心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