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账要如何记?武大目不识丁,他能认出来的字儿,加起来约莫还不敷凑一桌麻将的。
幸亏眼下武大新推出了更加甘旨的猪油炊饼,并且有限时现金扣头,赊账的人少了一大半,这帐本便不消做得太庞大。
潘小园被小地痞污言秽语骚扰的时候,刘娘子是独一一个没跟着看热烈的――她一向在事不关己地纺线。潘小园摸不准她对本身是甚么态度,但最起码,应当是一众邻居内里最好说话的。
刘娘子见她俄然哑了,猎奇地问:“六姐儿,如何了?是不是茶凉了?”
画的是一幅简朴的阳谷县舆图。阳谷县不大,和后代的小县城一样,只要一条大马路贯穿东西,也就是县衙地点的青石板路,唤作县前大街。马路两侧多是商户、酒家和当局构造,相称于全部县里最热烈的贸易中间。一条小河蜿蜒流过县城中间,上面一座矮矮的石桥,便是狮子桥。从那边辐凑延长出去十几条冷巷,内里便住了县里的大部分布衣百姓,紫石街便是此中一条。
潘小园从速把他拉到桌子前面,“先不忙数钱,我给你看样东西。”
潘小园看看人家的屋子,再想想本身的,很有些自惭形秽的感受。
“……有人来买十个炊饼,但身上只要十文钱,剩下的临时赊账,你该往账面上记多少钱?”
“……假定何九叔来买你两扇笼半的炊饼,讲价讲到八五折,别的代李皂隶买二十二个,取出一贯钱付了,说剩下的趁便还他的欠账,叨教能不能还清?如果不能,他还欠多少?该往哪个格子里,如何记?”
刘娘子常日足不出户,好轻易来个邻居唠家常,一面把那纺锤搁在肚子上,一面不免多说几句。潘小园这才套出话来,刘娘子家的一个远亲,原是住在清河县,识得武大郎的。武大当初卖屋子搬场,也是那远亲帮手找了卖主,说合还价,卖出了个略高于时价的好代价,又帮手找了这边阳谷县的屋子,第二天就换了寓所。统统办理得非常顺利。武大安设下来以后,拿出两贯钱,谢了那人的牵线搭桥。
“那里的财主?姓甚么?”
连络她之前的推理:武大搬场,为的是一个靠不住的来由。四周的邻居没人提出质疑,都心照不宣地眼看着武大卖了屋子。
*
有了这第一天的经历,翌日凌晨,武大早早便起,吭哧吭哧的做了十扇笼猪油炊饼――一共二百个,四百文的市道代价,天没亮就挑出去卖了。潘小园叮咛了他几句,便没跟出去。
潘小园赶紧说:“不,不是,茶好得很,阿谁,我只是……”
刘娘子神采一凛,站起来,抱愧道:“家父比来感了些风寒,要人多服侍着些。不是奴不留客……”
比如刘娘子的丈夫就以为是本身撑起了如许一个尽是老弱妇孺的家庭。这个顶天登时的养家人倒也没甚么不良癖好,打工返来就是在家里闲坐喝酒,但潘小园经常能在半夜听他吼:“说甚么吃你家的用你家的,俺也是顶天登时的男人汉,不是你家的长工!你仗着你老子有俩钱,还敢给俺甩神采!俺打死你这个臭婆娘!这回如果再连个儿子都生不出来,明天就休了你!”
潘小园沉吟半晌,有了主张。还是舍不得直接用纸,先到厨房,用炭笔在地上打了几遍草稿,然后谨慎翼翼地在回到纸上划拉。
刘娘子想了想,答道:“嗯,听他们说,仿佛是南边来的财主,姓……是了,姓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