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检验欲带他到翰林院中风景最好的矮山、石亭处稍歇,周王却不肯去,只道:“翰林院中虽有清景,又如何比得上宫中的御花圃?馆局清贵之地贵在有才子名流,本王欲见见今科状元,还请检验带路。”

周王猛地一摆手,猎奇地说:“宋状元正教人如何印书?本王也想见地见地,可否领本王到那边亲眼一观?”

杨检验天然不能拂逆皇子之意,便应道:“宋状元领了皇命,要教庶吉人学会他那宋氏印书法,现在正领着些个庶吉人练习刻版。千岁何不到正院少坐,臣这就唤他过来见驾?”

不过元娘要绣佛经做圣寿的主张倒不错,若能寻得一本唐人写的《妙法莲花经》,他父亲也可拿去做圣寿贺礼了。

周王实在高看他了,他现在还没能弄出来充足腐蚀石板的硝酸呢,就甭提石版印刷了。不过若制能出硝酸、盐酸甚么的,估计他也就一步踏入铅板印刷期间,不会搞石板的。

当初他父皇拖着他的婚事不办,他还猜着父皇是不是要萧瑟他了,此时人在礼部,见地了这些啰嗦的典礼,自家心底预算一回代价,也悄悄觉着心惊。

他指了指桌上石板,请周王细看字色:“是在石板上浸了红白两层薄腊,先浸红色,再浸红色,刻字时看着笔下的色彩便能掌控刻的深浅。若一笔下去仍有白蜡,便是用力太小;若见了底下石板色彩,又是用力太重,未几很多暴露红蜡方是恰好。”

这选妃并不像他印象中那么简朴,只是几个世家女打扮得严严整整,行着端方地宫礼觐见宫妃和皇子,由贤妃遴选出合适的人选便算结束,而是从选妃一步便要破钞无数人力物力:

刚好大伯母李氏受公公之命到宫中来见她,她便请伯母寻一寻前朝名家誊写的经籍,拿来给她作绣样。

但这天下佳物都要先敬天子, 她们重华宫中之物也都是上赐, 若献上去也没甚兴趣。幸亏她当年在闺中时也做得一手好针线, 当今圣上又有了春秋, 不如绣一部佛经献上。

他忸捏地笑了笑,应道:“臣这印刷法却不是用石版,而是用腊纸雕版,在腊纸版上面衬白纸,从上面涂墨。蜡纸被铁笔刮去腊之处,便挡不住油墨浸到下头纸上,故能印出笔迹。眼下用这块石板――”

马尚书如有事, 周王必然会亲身救援, 她以是做的只是尽新妇之职, 善事翁姑, 以便在圣上面前为周王殿下多添几分分量。

桓参议这里叮咛儿子渐渐寻觅经籍,周王那边也自筹算起了如何给王妃弄一本好经籍。

桓元娘这封信毕竟还是没送到她祖父手上。

实在王妃虽爱看书,可宫中有秘书库,重华宫中自有藏书,实在也不必建一座新楼。父皇如此宠遇他,他又岂能只放心享用此情,不为父皇、朝廷着想?

他亦是聪明之人,当下便猜出来:“本来宋状元的新式刻版法是在石板上抹蜡,用蜡雕出字痕……好体例,公然是比用木板雕省力。只不知这石板雕成以后,又如何着墨呢?”

进到馆局,桓侍郎便寻文籍官开库取文档。

进了六月,圣旨终究发下来,令周王到礼部见习政务,第一件要参办的便是魏、齐二王选妃的事件。

桓阁老带着几位侍讲学士拟写新诏,怕周王坐着无聊,便命人上茶点,又命取新书来给他看。周王既到了翰林院,哪儿还想看甚么书,天然是要看人。他借口要到院里随便转转,便随便叫了个来送旧档的杨检验带路,出了桓阁老的值房。

推荐阅读: 洪荒之妖皇逆天     绝品村医     我真是召唤师     娘娘她总是不上进     一棍碎天     混元剑尊     求道在万界     [综]妖怪汤屋     极品天师在花都     人在玄幻,每天想着摸摸摸     只有我懂他的柔情     欲望:生男请进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