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睿姬拭下泪水,道:“我没事,只是一时有感。哎,这首词写得太动听,太凄美。问人间情为何物,直教存亡相许。一句话,道尽千古万般情。此人对情之一字的了解当世无人能及。”
武则天一摆手,道:“本日踏春诗会就到此为止吧。起驾,回宫。”
“只怕这情诗的魁首非元镇兄没属了。”
这些多愁善感的才女们悄悄抹泪,低声凝咽,还没有从这首词的意境中回过神来。
“横汾路,孤单当年箫鼓,荒烟还是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固然上学的时候背过很多豪情诗,但现在哪还能记得那么多,就算是盗版也要花点时候吧。
自打她成为花魁以后,各路王公贵族,达官富商连续的前来拜见,踏破了门槛,想要一亲芳泽。可惜银睿姬对这些人底子不感冒,佯称抱恙在身,将他们全都拒之门外。
“蜜斯?”月儿弱弱地叫道。
“好诗好诗。”
此人抬起笔略微深思了一下,写道:“欲问箫音化紫烟,也曾习舞度芳年,得成美眷何辞死,只羡鹣鲽不羡仙。”
吟罢,满山的文人骚人竟全都沉默下来,久久无人出声。
“好。”
冯墨客写罢又一拱手,道:“见笑见笑。”
与杨铭的这首词比拟,元镇的咏悲怀已经被爆的渣都不剩。
“第二题,以‘情’为题作诗。情乃人间永久之物,当以诗咏之,爱情、亲情、友情皆可。”老寺人大声道。
一声唱诺。
“两年前杨某路经并州,路遇一名捕雁者,我曾听他说,本日捕获一只雁,脱网的另一只雁在天空中悲鸣不肯拜别,见网中之雁死去,竟自撞在地上而死。鄙人将两只大雁买来,合葬在汾水之滨,垒石为记,称为雁丘,并做了一首雁丘词以祭奠双雁。”
杨铭想了一下,决定在洛阳城开个茶社。
银睿姬微微一怔,讶道:“莫非世上另有比这句诗更美好的吗?”
买卖是做熟不做生,在剑雨位面时,他就曾开过一家茶社,现在再做这行也算是重操旧业,驾轻就熟。
唐高宗道:“皇后感觉该赏甚么。”
银睿姬便是燕子楼本年选出来的上元花魁。
“啊?”月儿道:“蜜斯,月儿固然不懂诗词,但也感觉这首诗挺美。不过我听内里的客人扳谈,本日最出彩的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首词。”
待她回神后,刚想封赏,唐高宗俄然痛呼起来:“啊!”
“皇上,您的头痛又犯了。”老寺人仓猝上前搀扶住李治。又冲着侍婢叫道:“快,快拿药来。”
“真的有这么好吗?”月儿小声问道。
“世上竟真有比蜜斯的才学更高的人!”月儿讶道。
踏春诗会草草告终,但杨铭那首“云想衣裳花想容”和“问人间情为何物”,却已如病毒般传播出去。
在老寺人宣布后,这些才子才女们都向杨铭望去。前一首咏春的诗此人独领风骚,这回写言情的诗,又会有何种表示?
杨铭却仿佛没有看到他们的目光一样,低着头思虑起来。
银睿姬把诗篇放下,幽幽叹道:“读完这句只羡鹣鲽不羡仙,已经再没有情诗可入我眼。”
银睿姬生出些兴趣,将一沓诗稿接过来,一页页的翻看,俄然眼睛一亮,不由念叨:“云想衣裳花想容,东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以花喻人,以人喻花,写得好,当真是千古绝句。只不知这杨铭究竟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