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汝适老脸很不天然,偷偷瞄一眼赵竑,讪讪一笑。
世人在大堂坐下,禁军在外执守,赵竑这才开口问了起来。
明朝宠遇宗室带来的结果,就是亡国灭种,让人扼腕感喟的甲申之痛。
蕃汉杂处,肤色服饰说话各别,公然是天下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繁华如此。
赵汝适满头汗水,一脸的苦笑。
宋朝国土面积狭小,因为西夏隔绝了西北的丝绸之路,加上经济中间的南移,从宋朝开端,海上贸易职位不竭进步,东南本地的港口成为新的贸易中间。宋室南渡,广州、明州(定海)、泉州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办理外洋贸易,成为三大港口。
泉州城、古榕巷、水陆寺,南外宗正司司署地点地。
宋室南迁以后,共有两个宗室分支。其一就是于绍兴三年(1133年),移置福建福州的南宋西外宗正司,设知宗正司事一员,别的另有丞、簿、主管敦宗院及宗学传授各一员,专司在福州的赵宋宗室事件。遵循大宋朝廷常例,西外宗正司官员皆授本朝的宗室成员。
“去南外宗正司再说!”
当然,和明朝末年的十几万朱明宗室后辈比起来,小巫见大巫。
“回陛下,仅宗室俸钱和米代价两项,泉州府衙每年计出备 14万贯余。别的,南外之官属与居官宗子之养廉、宗学之养士,每年钱 1万余贯、米 1500石,也皆由泉州出备。”
赵汝适于嘉定十七年提举福建路泉州市舶司兼知泉州。别的,他另有一个身份,就是兼宋室南外宗正知事。换句话说,南宋泉州宗室的大小事件,都是由他卖力。
“陛下,泉州外洋贸易昌隆,官府在泉州设立“蕃市”,专卖蕃外商品;“蕃坊”供蕃人居住;“蕃学”供外商后代上学,官府还专门制定了蕃商犯法决罚条。从泉州港解缆的大宋商船,满载瓷器、丝绸、茶叶等大量商品,运送到外洋各国,再运回香料、药物等商品。市舶司每年的税赋可达 160万贯,可见泉州贸易的昌隆!”
魏了翁突破沙锅问到底,一点也不避讳。
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消,其厚远过前代矣。
“宗室在泉州的开消度支如何?”
赵汝适,大宋宗室,宋太宗赵光义八世孙。赵竑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世孙,算起来,赵汝适高了赵竑两个辈分。
“陛下,臣实在是有磨难言呀!”
赵汝适谨慎翼翼说道,察言观色。
赵竑皱眉不语,低头深思。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恰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堪取之于民?”
南外宗正司在院者 1400余人,外居者 800余人,也就是说,有 800余人出外餬口。
“赵相公,南外宗正司现在有多少人?西外宗正司又有多少人?”
“赵相公,既然市舶司每年的税赋可达 160万贯,那为何市舶司每年向朝廷交纳的赋税不过30万贯?”
魏了翁毫不客气,直接问了出来。
魏了翁还要说话,赵竑摆了摆手。
能够说,泉州港的贸易来往环境,他是了然于胸,也是最好的领导。
西外宗正司和南外宗正司加起来,有 4000人之多,已经是人丁满满。
一年 16万贯,平摊到 2300人的宗室身上,每人 70贯,每月不到 6贯,不过是和浅显百姓一样。大宋皇室报酬之低,或许是历朝之最。
“会陛下,南外宗正司在院者 1426余人,外居者 867余人,共有 2293人。西外宗正司人数要少一些,大抵在 1600人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