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冬去春来,但春寒料峭,天空充满阴霾,阴沉沉的看似要下雨,凄风阵阵。
真德秀的眼神里,模糊的一丝难过。
葛洪面带浅笑,连连点头,随即又对真德秀说道:
刽子手恶狠狠第二刀砍下,史弥远的首级还在,鲜血染红了脖颈,头仍然没有被砍下。
余天赐几次以头抢地,大声叫唤。
固然官府封闭史弥远要被处决的动静,但还是被人泄漏了出来,临安城万人空巷,临安士民几近是全城出动,鞭炮齐鸣,好像过节。史弥远等人的囚车所行之处,豆腐、鸡蛋、菜叶等各色物品劈面而至,临安街面一片狼籍。
“谢陛下!谢陛下天恩!”
“谢葛相公吉言。还是徐相公那句话,不管身处何职,自当为君分忧,鞠躬尽瘁。”
“真公,这可真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啊!”
“杀的好啊!该杀!”
史宅之大声哭喊,冒死挣扎,却被行刑的衙役死死按住。
“爹,我不想死!我不想死啊!”
余天赐和郑清之他们,自始至终,没有瞧他一眼。
刑台旁,保持次序的禁军中,看到郑清之等人哭喊的场面,张正思悄悄摇了点头。
“陛下,饶命啊!臣冤枉啊!”
真德秀大声怒喝了起来。
固然家人没有遭到连累,但抄家今后,一大师子今后的生存,又若那边理?
“归去处天子复命吧!”
“史弥远,你这狗贼,你也有明天!”
“官家垂爱,皇恩浩大,但不管身处何职,自当经心极力,为官家分忧,为百姓造福。”
百姓怒骂声中,真德秀大声吼怒了起来。
郑清之的儿子郑士昌连连叩首,痛哭流涕。
大雨滂湃,很快淋湿了满身,真德秀站在雨中,长长吐出一口闷气。
史弥远看了看四周冷眼相待的衙役,又看了看嘴角淌血的儿子,苦笑无言。
户部尚书、在朝大臣、帝师,看起来风景非常,其中滋味,又有谁晓得。
刽子手毫不怜悯,只是一刀刀砍下,火候恰到好处,连砍带割,满头大汗。史弥远的怒骂声变成了告饶声,刽子手费了好大的劲,砍了足足三十多刀,才用钝刀把史弥远的头砍了下来。
史弥远心头悔怨,面色倒是如常。
史弥远只手遮天的期间,终究要结束了。
“刽子手,筹办行刑!”
眼看着一颗颗斗大的头颅滚落在地,特别是史弥远的脑袋落地,满地的鲜血,围观的临安百姓,收回了震天的喝采声。
史弥远的幕僚加同亲余天赐头发乱糟糟,脸上都是肮脏,哭哭啼啼,鼻涕眼泪一大把,不幸至极。
高台上,目光扫向史弥远等一众重犯,真德秀感慨万千,微微摇了点头。
郑清之看向人群,乔装打扮的老婆和儿孙都在观刑,却不敢吭气。郑清之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关在大理寺监狱两个多月,史弥远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整小我已经瘦脱,可见蒙受的折磨。
衙役黑脸阴冷,走开几步,仍然是虎视眈眈。
史弥远的次子史宅之破口痛骂,一旁的衙役上前,一顿老拳,打的史宅之鼻青脸肿,满脸的鲜血,不得已连连告饶。
他的妻儿,另有弟弟和老母,都在四明故乡,他的母亲和弟弟还教过赵贵诚读书识礼。如果细心究查起来,家人难保。
史弥远强作平静,他用力抬开端来,四周张望的人群中,仿佛有家人改头换面痛哭流涕的身影。
“史弥远,杀死这个狗贼!”
“杀了史弥远!杀了这个十恶不赦的奸贼!”
“真公,这是民气。民气不成违。”
“陛下,饶命啊!饶命啊!”
“诏曰:史弥远、程泌、郑清之等一干人等,矫诏废黜太子,罪不成赦,依法当诛。史弥远祸国殃民,解除异己,鄙视皇权,所犯法行,罄竹难书,依律明正典刑,处以极刑,以正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