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氏看向雨,雨反应过来,忙说:“费事孙嬷嬷亲身送这一趟,归去还请替语儿好好感谢老太太。”
就拿闻人诗和闻人语的父亲来讲,他既是护国公世子,也是工部尚书,正房世子夫人乔氏生了三个后代,闻人诗是嫡长女,弟弟闻人诣是嫡宗子,闻人语则是小女儿。侧室何姨娘生了两个儿子,闻人诤和闻人诰,姜姨娘生了一个儿子,闻人谌,侍妾田氏生了闻人哲最小的儿子,闻人诹,还不满周岁。
想到安王,雨心下又是一痛,她还记得临死之前的最后一眼,安王流着泪,满眼的惊骇和焦心。明显他派出了杀手,想要致她于死地,却又因为她的死如此难过悲伤,雨不解,不过还好,老天爷给了她去寻觅答案的机遇。
阿谁叫做迎春的小丫头,又絮絮跟雨说了很多内院里的事,那日以后,雨避着不见世子夫人和安王妃,只招了这个小丫头来伶仃服侍,推说一场大病以后,很多事情都记不得了。迎春应当是自小就奉侍闻人语的,比她年长不了几岁,带着几丝疼惜和怜悯,便都竹筒倒豆子似地奉告了雨。
雨应了一声,低头吃了起来,心中第一次生出了计算,阿谁皇位,真的如此首要么?
母女俩正用着饭,陈嬷嬷出去行了个礼道:“夫人、二蜜斯,老太太身边的孙嬷嬷来了,说是老太太赏下了虫草鸭,给二蜜斯补身用。”
想通了以后,雨不再顺从喝药,乖乖共同大夫调度身材,一开端她是怕安王妃给她下药,可现在她既成了她“最心疼的mm”,便不会再有这层担忧。她也不再避着乔氏和安王妃,只不过,她见到安王妃时,心下还是别扭,做不出一副与她非常密切的模样。
乔氏搁下筷子道:“快请孙嬷嬷出去。”
闻人哲有八房妻妾,七个后代,他的弟弟闻人啓比他更甚,只不过闻人啓是两江总督,长年住在江宁,只要回京述职时才会住在府内。雨只感觉头疼,这偌大的护国公府,护国公的妻妾就一堆了,世子又娶了那么多房的妾侍,待到总督大人回京时,莺莺燕燕的一院子,真是想平静也平静不了。
自雨能够自行坐起后,乔氏便每日来同雨一起用晚餐,见雨吃的苦涩,她也忍不住笑容满面,一面吃,一面絮干脆叨和雨闲话着家长,所念叨的不过就是她的哥哥姐姐——闻人诣学业上如何如何争气,闻人诗与安王如何如何恩爱,常常乔氏提到安王之时,雨的心都会一沉,只保持着面上的浅笑,沉默地听着。看得出来,乔氏对这个半子极其对劲,又对皇家内不尊崇嫡子的行动非常不解,模糊担忧着安王将来是否能担当大统。
雨有些讪讪:“此次病了以后,总感觉脑筋昏沉沉的,很多事情都记不太清楚了。”
乔氏皱了皱眉:“安王是嫡子不错,可晋王也不是个好相与的主,至于齐王和蓉贵妃……唉,天家的事情,娘是看不透,来,快把这虫草鸭吃了。”
护国公子嗣薄弱,只要两个儿子,皆是嫡子,闻人诗和闻人语的父亲闻人哲是宗子,也是世子,他们的叔叔闻人啓是次子,当年护国公随太。祖爷上疆场时,闻人啓还在国公夫人的肚子里,传闻,护国公在疆场上受了伤,厥后封了爵位,虽也娶了几房妾侍,却都没有再生养。
固然因为夏朝的两个天子都不是嫡子,皇室以内并无嫡子立太子一说,且皇室子嗣精贵,晋王虽不是嫡子,却也在嫡子安王之前出世了。但是,受前朝影响,在夏朝百姓心中,嫡子的分量倒是非常之重。大户人家的端方,嫡子出世之前,侧室皆不答应生养,以是直到闻人诣出世以后,最受宠嬖的何姨娘才被答应有身,她的肚子非常争气,一下子便生了个双胞胎,也就是闻人语的二哥、三哥,闻人诤和闻人诰,而姜姨娘所生的闻人谌才刚满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