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乡送来的麦粉做成的食品,赵鞅已经咀嚼过了,味道极佳,自此他便垂垂舍弃了难嚼的粟米饭,改以粉食为主食。
另一方面,他的重点是扶植北方重镇晋阳。赵氏的领地太分离了!并且赵鞅认识到,自从羊舌、祁两氏毁灭,领地被朋分后,在海内拓土已经极其艰巨。可北方面对诸多蛮夷,大有可为。不过他感觉,现在和赵无恤说这些还为时过早,他也不必然能够体味本身的深意。
如果能够,到时候无恤少不得要为张孟谈举荐一下。
至于他分利于国人,鼓励生养的政令,和赵景子扩大赵氏田亩的行动类似,都是舍弃必然的好处,拉拢民气之举!
固然赵无恤谦善地将功绩推给了计侨、桑羊翁,乃至是子贡等人,可即便那样,也有效人之能。赵鞅一向以为,主君没需求样样都精通,但必须学会在分歧的职位上任命分歧的人才,让他们各司其职,如同拉动马车的骖驷。
如许全能的才调,如许的经历和事迹,天然奠定了董安于在赵氏家臣中无与伦比的职位。
这些方略让赵鞅欣喜不已,他发明,本身这个庶子竟然有管仲普通的才调。能够让堆栈满溢,谷不成胜食,商贾来往于道,而国人乐于教养,乡邑也管理得井井有条。
在结束了对无恤治乡的考查后,赵鞅又说道:“晋阳县大夫董安于下月将会返来述职,到时候,也将你的这些方略交予他瞧瞧,此中合适的,余便会在晋阳先实施。”
董安于从赵景子期间,就为赵氏办事,他不但才调优良,并且忠心耿耿。他比赵鞅年长十岁,行冠后便带着董氏世代相传的笔削,被赵景子汲引,担负赵氏家属的“秉笔”之职位,撰写文告政令。不但才调卓著,并且其义今后闻名于诸卿之间。
何况,这也是赵鞅暗自筹办的,对儿子们的最后一项磨练!目光,一个家主需求长远的目光,谁是朋友,谁是仇敌?家属的扩大和将来将走向那边。
……
但这一番打算,赵鞅仍然埋没在内心,毕竟他还需求持续对无恤加以察看。因为他见多识广,晓得有些人,恰好是管理一百户之乡能够做得极好,一旦范围扩大到千室之邑,万户之县,就会不知所措,把善政变成恶政。
说到这里,他就想起了天孙期昨日的上书,另有家臣傅叟的陈述。对于之前产生在成乡的“盗寇”一事,赵鞅当然晓得是如何回事,顿时对别的两个儿子大失所望。
也只要无恤这类靠麦粉货殖大赚特赚的人,才敢一下子将步子迈这么大。
董安于要返来,这豪情好,对这小我,赵无恤也很想见上一面。毕竟无恤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北方的大县晋阳,搞好和他的干系,是非常需求的。
“这代田法与肥田、灌溉之术,真的能将粮食亩产从一石增加到一石半!?”
赵鞅赞道:“善,由此观之,你这大半年间,将成乡管理得非常不错。”
但是,如果无恤没记错的话,汗青上董安于的了局,仿佛不太好……
赵鞅乃至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晓得,如果给他一个万户大县,他会做出如何的成绩?
会不会和管仲为齐桓公治国普通,能够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对于赵鞅以及此时的赵氏而言,董安于的职位与感化都是首屈一指的,可谓第一谋臣。
并且赵鞅重视到,此中很大部分是无恤亲笔所写,他的字总算是能看了,看来是费了很多时候来苦练的。
但赵鞅还是压下了这类心机,主君言必有信,之前说好了要到冬至上计后再见分晓,如果提早拙拔无恤,其他儿子恐怕会有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