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恤走出内寝时,脑海中还反响着赵鞅的怒喝:他是挨了老爹一捆卷宗后被赶出来的。
夫差诘问道:“那知氏呢?知氏乃晋国在朝,帅众卿讨伐赵氏,外有天子支撑,内有国人推戴。很有机遇荡平赵氏,如何会次亡?”
可即使暗恼,却不得不承认孙武所讲的确是究竟。
夫差却有些不平气,他与赵无恤有一些过节,返国后一向对南子那妖媚的美色念念不忘,运营着再度北上宋国找回场子,可这个打算却与吴国国策不符,被吴王和伍子胥否定了。
他回身向孙子求问道:“孙子,寡人听闻,北方的晋国已经堕入内战中,六将军分守晋国之地,敢问他们当中谁会先亡?谁能固成?”
Ps.追更的童鞋们,免费的赞美票和起点币另有没有啊~515红包榜倒计时了,我来拉个票,求加码和赞美票,最后冲一把!(~^~)
“赵氏将获得晋国?”
周王丐二十二年(前498),北方金鼓阵阵,北国却一片安宁,当然,这只不过是大战前的安好罢了。
……
吴王阖闾将这句话念叨了几遍,当年他的叔叔季札访晋,也曾说过近似的话,“晋国之政将尽归于赵武子、韩宣子、魏献子以后”,现在孙武却更进一步地指明,赵氏才是终究的胜利者。
“孺子傲慢,欲踞赵氏于炉火之上!”
孙武已经说的很透辟了,可夫差还是有迷惑:“先生料定此战赵将胜,知将败,那魏站在知氏一边,韩站在赵氏一边。若赵胜,则魏亡韩存,先生为何说他们将在稍后一同灭亡。”
“起码在吾死之前,你休想行僭越不轨之事!”
孙武朝吴国太子抱拳道:“若老朽的目光没错的话,赵氏无失其故法,晋国将归其统统!”
“在这一点上,赵氏也做得极好。我问过来自晋国的屈敖,得知晋国六卿的亩制各别,范氏和中行氏制田,以80步见宽,160步见长的地盘为一亩;知氏制田,以90乘180步为亩;韩氏和魏氏以100乘200步为亩,都将产出的五分之一作为税收。唯独赵氏,不管是晋阳还是鲁地,都以长宽200步为亩,亩制最大,鲁国行十一税,晋阳四周新斥地的地盘则三年免税……”
孙武道:“知氏看似具有天子和晋侯的大义名分,可这些东西早没甚么现合用处了。从北方传来的动静看,这半年来战事知氏并未占优,他们迟迟不能扫清太行以西。归根结底。是知伯重机谋而不重兵争。”
那青年王子模样与阖闾颇似,恰是吴国太子夫差,他立即应道:“这江南千里之地固然仍有很多草泽荒漠,地广人稀,却大家都是懦夫,值此季世,何尝不是王霸之根柢,大国之基趾?若父王能提兵北上中原,必不输于齐桓、晋文、楚庄!”
吴王阖闾点了点头:“不错,孙子说的有理。比起悠远的中原,先处理身边的肘腋之患更要紧。”
夫差在旁有些不觉得然地笑了:“先生是不是有些高看赵氏了。”
当然,这此中也少不了孙武,他是最果断反对北上的一名。
固然赵鞅明面上严词回绝,比无恤拒嫂还要正式,但此次摸索也不算失利,赵无恤起码晓得了赵鞅的底线:赵志父并无诸侯之志,他顶多想当周文王,以晋卿的身份善始善终,武王的奇迹,还是留给儿子来做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