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翰匀说的《第三次海潮》这本书,1980年在美国出版,当即就引发了颤动。不过,这本书最大的进献在于对信息社会的阐释,此中触及到技术方面的内容并未几,而是专注于会商在信息期间能够呈现的社会窜改,比如多样化、本性化、小型化的偏向等等。在书中讲到的分离式办公,实在就是后代实际呈现的SOHO一族。自我办事、本身脱手的观点,则与DIY、3D打印技术等有着一些关联。书里说到传统媒体的式微、小型化媒体的呈现以及信息碎片化等题目,与自媒体期间的很多特性非常符合。
“哈哈,小黄,你就做梦吧,这绝对是不成能的。”钟启帆不屑地说道。
《第三次海潮》在中国海内引发遍及存眷是在1984年出版了中文版以后,一段时候里几近不谈第三次海潮就不美意义跟人打号召,正如后代你不说说产业4.0或者3D打印之类的,都不敢说本身懂产业。重装办的这些事情职员都属于思惟比较前沿的,以是现在就已经在议论第三次海潮的观点了,但他们不管如何前卫,也设想不出将来的信息社会会是甚么模样。
“我……我当然不需求。”张翰匀踌躇了一下,答复道。
“我感觉你太悲观了。”钟启帆道,“如果你说是2050年,我还勉强能够信赖。别的,如果是在美国呢……2020年之前实现如许的目标,也是有一些能够性的。”
“钟处长,关于电子技术的生长速率,我们现在争辩的意义也不大。不过,我以为,在我们制定打算的时候,需求有一些未雨绸缪的考虑。将来的期间必然是信息期间,电子信息技术范畴将会是机遇无穷的。我们该当从现在开端就动手停止布局,我说一些方向:高机能集成电路设想技术、出产技术,先进封装测试技术,半导体质料技术,薄膜液晶显现技术,关头性公用设施和仪器。统统这些技术不但要把握,并且要达到财产化的要求。届时即便我们海内市场没法供应充足大的需求,我们面向国际市场也是必须的。”冯啸辰说道。
听完冯啸辰的报告,吴仕灿感慨地说道,“真到那一天,那就真是实现了四个当代化了。”
“我说的就是将来啊。”钟启帆抬杠道,“我畴昔就是搞计算机的,对于计算机的用处,我还是有必然发言权的。计算机是用来做科学计算的,放到科学院必定是用的,但放到各家各户,干甚么?大师都想想,给你家里放一台计算机,你用得上吗?”
好吧,实在也没需求笑话前人的眼界了,明天的人们恐怕也设想不出20年后会呈现甚么样的新技术,或许我们明天津津乐道的甚么瞻望和科幻,到20年后也会被证明是太低估科技的力量了。
“用处还是挺大的吧?”冯啸辰笑呵呵地说话了。作为一名穿越者,看80年代初的人议论信息社会,真是一件愁闷的事情,明显是后代的知识题目,在明天竟然会被当作是异端邪说。
冯啸辰点点头,说道:
“小冯,你的设想力也太丰富了。”
“嗯嗯,扯远了,大师还是回到这个打算上来吧。”吴仕灿不得不发话了,这楼已经歪得不成模样了,作为楼主,他有任务打断大师的自在阐扬。他指了指冯啸辰,说道:“小冯,你刚才谈了对电子信息财产方向的观点,其他几个方面,你也谈谈吧,我们明天是神仙会,畅所欲言。这个计划是我们处搞出来的,你作为旁观者,该当能够看到一些我们忽视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