麴义大笑,指着徐荣道:“子烈兄说得好。人不免一死,只要生前无愧于大汉国,死就死了,怕他甚么?”
“张懿?”崔烈瞪大眼睛说道,“行镇北将军会听他的?一件事让两个大臣干,这事无能成吗?”
朝堂上,三公九卿突闻天子要招安黄巾蚁贼,公然大乱,劝谏之声此起彼伏。
===
李弘用力拍拍他的肩膀,当真地说道:“此次不管有多难,我们必然要谈成,不然,我就待在太原,那边都不去。”
===
以是凡反对招安之议的大臣都以为,现在恰是剿杀叛军的最好机会,绝对不能错过。李弘是脑筋坏了,甚么都不懂,以是才中了蚁贼张燕的缓兵之计。大臣们建议陛下,再次下旨,严令李弘速速平叛,尽早北上幽州。
天子一听,吁了一口气。
徐荣神采平和,慢吞吞地说道:“身为大汉臣民,当为大汉着力,当为陛下分忧解难,这无可厚非,只要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对得起大汉国,我们就无愧于心,至因而生是死,那是上天的事,和我们没有干系。”
尚书台最早看到李弘的奏章,皇甫嵩和卢植又惊又喜,连夜觐见天子。天子听完两人的解释以后,对此中的节俭军资和建功立业非常感兴趣。现在大司农府没钱,军资端赖少府出钱补助,以是节俭军资实在也就是替天子省了钱。至于建下环球功业,那当然是天子最欢畅的事了。他细心看了两遍李弘的奏章,笑着问道:“诸卿不是说李弘是个蛮子嘛,朕看他很有学问吗?你们以为李弘此议如何?”
“那你接着谈,如果再蓄意挑衅,我一刀砍了你。”
天子不睬大臣们的反对,下旨让行镇北将军李弘卖力招安黄巾军,让并州刺史张懿卖力安抚流民。
天子吓了一跳,随即窜改主张,让大将军何进派兵上河内平叛。何进接旨后,当即让北军中侯刘表,侍御史袁绍统领越骑营渡河北上。
招安不胜利,两边就要打,平叛的时候就要拖得很长。招安胜利了,那就更好了,那么多黄巾军在并州屯田,李弘势需求派驻雄师关照,以防黄巾军兵变,如此一来,李弘就是想奉旨南下,他也要衡量再三了。别的,在并州垦地屯田所需求的财帛朝廷必定付出不起,时候一久,黄巾军看不到朝廷招安的诚意,而是在蓄意棍骗他们,定会再度兵变。
何进双手一摊,说道:“先招安嘛,为甚么要想那么远?先把张燕拖住再说。”
“明日朝议以后,非论三公九卿如何谈吐,尚书台当即下旨,速令招安。”
黄庭不美意义地说道:“还种菜呢?我们一回到太行山,就被大帅逼着做事去了,连颗草都没种。”
假定李弘还是阿谁讨虏将军,还是带着雄师南征北战,四下挞伐,反而没事,因为他还没有陷进朝廷的权力旋涡,他还游离在权力纷争以外,但天子随便一道圣旨,就把他拉进了这个有去无回的旋涡里。现在李弘做的事没有变,他还是带着雄师在四下挞伐,但仅仅因为他换了一个官职,坐到了行镇北将军的位子上,职掌一州三郡的兵事,他就再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武夫,而是一个深陷权力斗争的权臣了。
“那钱呢?”崔烈接着诘问道。
黄巾军受抚以后,其几十万军队能够精简,然后让他们在并州实施军屯。一来能够安设黄巾军兵士,二来黄巾军兵士能够就近插手御边作战,三来能够给边军供应源源不竭的兵源,四来能够处理边军的粮草自给题目。有了这些强有力的保障,将来雄师不但能够光复北方四郡,还能够反击塞外,远击胡虏,为陛下建下万世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