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伐鼓的人被衙役马忠、孙越带上堂,师爷李宗明侧立一旁,赵东辰坐在高堂之上,拿起堂木,用力地拍:“堂下何人,有何委曲,速速说来。”
正因如此,赵东辰此番前来,也是为了刘家三兄弟,为他们的妇人,做点甚么!
沈家老太太定眼一瞧,喜极而泣,道:“大人,这么快就破案了,我儿千万可好!”
这件案子非同小可,死者是诚恳本分的渔民,是刘家村刘姓三兄弟。这三个弟兄,在乡民的眼里,口碑很好,从不与人树敌。
“何人伐鼓?”
三个妇人趴在尸身上,哭得死去活来,四周的乡民被这悲惨的氛围传染,无不潸然泪下。
工夫不负故意人,赵东辰终究找到了证据,一枚铜钉。这不是浅显的铜钉,是钉在箱子上面的铜钉。
赵东辰不忍她们哭泣,拍案道:“尸身安在?”
赵东辰又查抄了一遍,单凭鱼网,还不能解释这是劫匪拿走赎银的证据。渔船不敷十米长,有个帐篷,赵东辰猫着腰,钻出来。
“这就是证据。”
很快,赵东辰带着衙役、师爷,在三位妇人的指引下,来到万子河河边。此时,岸边围了很多人,三具尸身漂在水里,赤裸着上身,被人捞了上来。
“详细点,能捞多少?”
“衙役安在?”
“大人来了…”
赵东辰清算了一下官帽,厉声道:“随本官去河边检察,光天化日草菅性命,这帮劫匪胆小包天,本官抓住他们,毫不轻饶。”
想起刘家兄弟三条无辜的生命,因为这件案子,惨遭劫匪毒手,赵东辰这内心,不是个滋味。
说到这,李宗明听明白了,本来这就是证据。
渔民拿起鱼网,细心地检察,解释道:“被鱼撞破的洞很油滑,这洞看起来,是被刮破的。大人请看,这上面另有锈迹。”
颠末仵作验尸,得出结论,这三个弟兄,是被人用利器钝死的,后脑勺留有很大的洞穴。凶手的手腕很残暴,一招致命。
“大人,既然有了答案,又何必多问!”
“这枚铜钉,是本官在刘家村丧失的渔船找到的。如果本官没有猜错,这铜钉是沈家特制的银箱之物,找到这枚铜钉,也就找到了被劫匪捞走的银箱。”
李宗明傻眼了,说:“老太君不冲要动,这离案子还早着呢。”
“本官明白了,你先下去吧。”
“你来看一下,这网是如何弄破的?”
赵东辰拿出那枚铜钉,交到老太太的手中,说:“老太太,还认得此物吗?”
李宗明发明一个题目,大人喜好往沈府里跑,还是定时用饭的点。刚吃了午餐,这就去蹭晚餐。
沈家老太太老端方,安排两位钦差大人,后花圃议事。
赵东辰叮咛衙役把尸身抬走,看了看这条哺育永安百姓的母亲河。从风向判定,这里不是凶杀现场,尸身是从上游漂下来的。
“大人说的是…这东西只出自沈家,错不了。”沈家老太太冲动得,将近说不出话。只可惜,铜钉是从银箱的表皮,松下来的,不能判定银箱详细被劫匪,藏在甚么处所。
“把人带上来!”
渔民用手扯了扯,说:“这是上好的麻绳,能捞几百斤鱼。”
“请大报酬民妇们做主…”说着,三个妇人跪在堂下,哭得死去活来。
“谢大人…”三个妇人哭哭啼啼,在乡民们的搀扶下,分开了河边。
“师爷,本官找到了!”赵东辰立在船头,举起那枚铜钉,对李宗明夸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