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明略 > 第146章 歙州砚台(上)

我的书架

“马队?如此短时候组建的这支人马,能行吗?鞑靼以游牧为生,大家善骑射,恐难敌,何况……”,听宗武说了事情的经过后,仲姝面露难色:“何况,你从未去过漠北,这马战分歧于与倭寇作战”。

“少店主来了”,老姜头一如既往的打声号召,气候凉了,他也穿上厚厚的棉袄,回到屋中才将帽子摘下。

柴炭燃起,屋中再添几盏油灯,照的明敞亮亮,三人说谈笑笑,仲逸与宗武连碰几杯,仲姝仓猝为他二人斟酒。

“劳烦你白叟家看看,这个,能当多少钱?”,来人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包,渐渐放到桌上。

顷刻间,一阵马蹄声响起,路边一道灰尘飞扬……

“三两?”,来人一脸轻松:“好,三两就三两吧”。

宗武仓猝摆摆手:“师弟,你说的那是朝务,我们只顾战事”。

次日凌晨,天还未大亮,一队人马悄悄出了城。

灰黑砚台、羊脂白玉、红红宝石……

那人仿佛并不急着估价,而是持续向老姜头问道:“那你倒是说说,这东西到底是个甚么来头?”。

数米以外,仲逸捕到一丝气味,他一时说不清到底为何,但能模糊发觉到此中之意,与以往任何投当之人分歧:来者不善。

见来了买卖,老姜头仓猝向来人手中接过,缓缓翻开,却见一块砚台,他两眼细细盯动手中之物,二目没有一丝余光,全数聚在面前的物件上。

“歙砚,也叫歙州砚,四大名砚之一,素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结果,是读书人的最爱,也是很多收藏爱好者的敬爱之物”,老姜头心中悄悄奖饰。

“如果少店主一人在就好了”,老姜头心中有些不悦:“这么好的一桩买卖,还要分一半给人家,于心不忍……”。

仲逸却不觉得然道:“存亡有命,十万雄师也有战死者,一人前行也有活下来的,师兄有勇有谋,何况有沿路各府县供应粮草,在雄师到来之前,他们是不会正面迎敌的”。

“里手啊,长辈冲犯了”,来人笑道:“那就请老伯给估个价吧?”。

哦,本来如此……

“保守估计,八千两”,老姜头差点要喊出来了,只是贰内心策画:“现在这孙管事管着账目,每月的红利悉数被分掉一半,剩下的现银恐怕就要被这块砚台拿下了,这个月还如何收当?”。

老姜头细细看着这块做工邃密的砚台,砚台左上角用歙石作成一个小托作为装潢,石托之上一块羊脂玉作成的“小山”,“山中”一个“小亭”,亭子顶上竟是一块红红的宝石。

“建州女真?”如此一说,宗武心中大惊:“师弟此言何解?莫非此次鞑靼犯事,与他们有关?”。

宗武放下酒碗,一脸不解道:“你是说,这些鞑靼南迁是另有启事,底子不是冲着我大明来的?”。

二人正欲进屋,却见一名男人仓促走了出去。

一向再未言语的仲姝上前劝道:“师父曾说过,战前筹办所用的策画一点都不必两军阵前少,现在局势过分庞大,师兄此次还以弄清真假为重,真正的大战还未开端”。

“据我看,此次北征并没有这么简朴”,酒过三巡,仲逸便放下酒碗,师兄时候紧,稍稍话旧便直奔主题:“近十万的鞑靼南迁,此中有军士,也有妇孺,仓猝间筹办不敷,这绝非用兵之道”。

“此次北上,师兄只带二十骑,他虽善骑射,但并未参与过马战,敌甲士数太多,我还是担忧……”,仲姝一向念叨着,大有拔剑一同前去的迹象。

推荐阅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极品邪少     将门嫡女     夫君是个妖孽     极品神医在花都     惹上冷殿下     门客的娇养日常     绝世为尊     鬼市业务员     宗师宝典     聊斋版三国     极品桃运天王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