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明文魁 > 八百六十八章 响马的用处

我的书架

但衙役接到的都是县令的死号令,一车车的秋粮还在地里,就被衙役们搬上马车,运至县里。

付知远道:“若非……本府能够也当不了这个好人。这你不必谢我,此事说来讲去,都乃林司马之功。”

身为知府付知远是一拖再拖,给老百姓说了来岁三月前交齐就好。

付知远点点头,缴税后的老百姓们扶老携幼地分开了衙门,衙门口的十字街还是如平常般热烈,摊贩在此摆摊。

“下官没有出息,为官已逾六年仍不得升迁。但这六年,早就把本身看作了半个本地人了。本年多亏了府台,不消如临那般县横征暴敛,才令下官在老百姓心底保持着那么一点好名声,对得起老百姓称这一声‘老父母’了。”

比如林延潮的事功学到底是甚么模样,大师都不晓得,但林延潮的名声及品德魅力在那,不免对儒学产生神驰之心。

他们心底想着,本年官吏不剥削了,秋粮也比往年多卖了点钱,好轻易上城一趟,拿这钱买点甚么吧。

午后暖和的阳光,不但遣散了寒意,还将老百姓携家带口立在摊前的一幕,汇作一道剪影。

林延潮对门生们的鼓励,也是如此,言语未几,但意义倒是到了,加上三元光环的加持,扩大了他与林学在开封读书人的影响。

宁陵县县令以及一县吏员见付知远来了,当即前去迎候。

苛政之下,民怨沸腾!

就在现在,朝廷督办璐王就藩事件的寺人也是到达开封了。

这当然是惠民之举,谁都晓得秋粮刚收时,市道上的粮价最贱,但到了来岁三月时,当时市场上恰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粮价最贵。

但基层的老百姓则是没有体例,前年大旱,客岁闹灾,地里没有收成,多年积欠如何会一夜间就有了。

付知远闻言沉默,心底想起了身在开封的林延潮。

十字街上有些喧闹,摊贩们向百姓们大声卖力地兜售着。

在衙门口的立柜前,老百姓老幼相扶,拿着一封封的银子去官秤上称重后,将凭票递给官吏,官吏依票据与称银比对后分歧后,于薄上照实登记后,然后开具回执给百姓。

县令点点头道:“林司马虽是翰林出身,但为官务实,他来本府后,立青苗,设农商,修河堤,开淤田件件政绩卓著。当初他来宁陵县,与本地乡绅说要令归德三年内大治,当时我等面上都是阿谀,心底却都是耻笑,现在为官不过一年,归德如何有目共睹,下官本日思来实在是见地短浅,忸捏不已。”

付知远点点头道:“不要催,不到来岁三月,都由着百姓。”

这话听起来很直白,但话里是满满的对读书人的鼓励,常常被蒙学里的教员拿来借用。

在此之际教派流行,乘机于官方布施,并生长信众,一时乡间,焚香到处,妇孺信之不疑。

孩童环抱,拍动手玩耍,老百姓们一个接着一个排着队,次序井然,不消如平常那般吏员在旁厉声催促,即主动将手里的一封银子投入了柜口中。

但去过开封府府衙后,林延潮身在开封的动静,当即传遍了本地士林读书人的耳里。

比如读书时,在某个学科碰到一名好教员,然后对这学科激建议无穷的热忱。而这等热忱,常常能够伴跟着全部芳华而燃烧。

付知远言谈中有一种笃定和沉稳。

一旁县令道:“听闻这一次司里向各府施压,省里其他各府都已是闹翻天了。临县胥吏下乡,老百姓是惨不堪言。临县县官却只会弹压,向省里报喜不报忧。”

推荐阅读: 鬼手修罗     纪小姐的甜蜜独家     诡事     神医很忙     观礼人     修真神女在都市     张秃子的忐忑人生笔记     一世圣皇     呆萌娇妻翻身记     爱不逢时1     邪王盛宠:神医庶女     王爷太腹黑:天才儿子萝莉娘亲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