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晓得了。”谢总甲想起林延潮,悄悄哼一声,心底倒有几分不详的预感,因而向同桌一名蓄着八字胡的男人道:“葛状师,那林家大人我都不怕,就是一个在社学读书的孩童,不知从那里看得几条朝廷律令,竟然说得有点门道,这官司烦请帮我上上心。”
“爹,经验的是,经验的是。”
城内大小门路委巷纵横,店铺宅院以千百计,内河引自洪塘江,经城西西湖,由西门旁的西水关入城,城中河数十曲,萦回于民居前后。
另有人在推推搡搡,一个女子大哭着道:“相公,你信赖我,我和张相公是明净的。”
林延潮记得在翻看秀才老爹的藏书里,曾有一句描述北宋时省会繁华的诗句,百货随潮船入市,千家沽酒户垂帘。
在林延潮眼中城墙在越来越高,官道也是越来越拥堵,三人只能放慢脚步。
走过了渡口,过了古庙西禅寺,又行了一段路,省会的西门垂垂清楚起来。
省会共有七个城门,少天子驻跸的都城两个,城门处有瓮城重关。抬开端高大而黑沉沉的城楼子,宏伟耸峙。
二三十名官吏,穿戴一新,官服上各种补子的图案聚在一起,好似进了百鸟园般。
“老三没来,是个小孩。”
闽水至洪塘乡分流出乌龙江和洪江两条支流,从永安里至县城,要渡得是洪江。洪江上多众多,巡抚,镇守中官多次在河上修桥,先是浮桥,后是石桥。北宋咸平三年曾建好一石桥,称洪一桥,宋绍兴七年制作洪二桥。但洪二桥已于明成化十一年被大水冲毁。
与百姓越瘠薄,城下越畸形地繁华,越靠近城门,官道两旁人眼越多,屋檐几近垂到面前,民居鳞次,鱼盐成市。一高一低的叫卖声,始终就没有在耳边停过,两边的摊贩都将摊子摆到路肩,五丈宽的官道只剩下一半。
侯官县衙衙前街一茶寮内,一名腿脚利索的男人走到正在四方桌上喝茶的谢总甲道:“林家父子三人进城了,正凑着县衙来呢。”
城门口几千名遭了洪灾的流民,想冲要进城去乞食,成果被官兵们乱棒打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