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是国度调剂周转的钱,就算是修皇宫,天子也要立下明目,毕竟皇宫不是天子的私有别墅,前面是朝廷办公的处所,属于当局机构了。
薛国观的话在文华殿中回荡不断,一帮大臣们顿时鸦雀无声了,又是捐献?
崇祯摆了摆手道:“既然内帑另有五十三万两,朕情愿拿出五十二万两捐出,以助军饷!”
崇祯赞叹道:“好,列为臣工公然深明大义!内阁马上拟旨,都城表里七品以上的官吏,都要捐俸助饷!”
小寺人清算了下捐款簿,道:“王公您看吧,大臣们一共捐资二十万零三千两.......”
“周大人,要不您先来.......”
筹办捐俸的几个大臣围在一起筹议着,不知到底要捐多少才合适。
你另有这本领?崇祯眉头一挑,顿时来了兴趣,问道:“如何变出?”
众臣唯唯诺诺道:“臣等情愿.......”
.......
“谁捐的越多,证明你贪的越多!”
目睹臣下如此,崇祯对劲的点了点头,大明的官员还是忠君体国的.......
薛国观天然没有三头六臂变出那么多银子来,他咳嗽了一声道:“回禀陛下,臣感觉银饷之事还需求诸位同僚勠力同心,为朝廷行捐献,度过这一关,臣带个头,先捐一万两......”
户部尚书李待问憋得满脸通红,道:“本官家资微薄,却也有颗报国之心,臣愿捐一千两.......”
“谁说我家财万贯,我家穷的都解不开锅了.......”
大明固然规定四品以上官员制止经商,但在嘉靖朝后,这端方根基就被忽视了,是个当官的家里都有点买卖。
说完,他冷哼一声,甩袖而去。
崇祯当庭发下了圣旨,凡在京七品以上官员一概为国捐资,这笔钱会记实在册,将来国库有钱便会一一还上。
前面有人打样,前面的人就好办多了,依样着捐俸禄。
王承恩嘲笑,走上前看向众臣道:“你们口口声声说陛下此举惊六合泣鬼神,我看你们的行动才是惊六合泣鬼神!”
王承恩解释道:“皇爷您把绝大多数皇银都捐给了边关和剿寇战事上,一共捐了七次,每次奴婢都有详细记录.......”
特别是这些阁臣,有权在手后家中的买卖更是越做越大,别说让他们拿出一千两银子,就是捐出十万两也不成题目。
见几个内阁大臣在那推来推去的,王承恩有些看不下去了,清了清嗓子道:“按品佚官职一个个来!”
午门前,京官们排了几条长长的步队。
群臣垂着头你看看我,我瞧瞧你,无一人应话。
圣旨中还要求每个大臣说出一名有才气从故乡捐款的土豪的名字。
王承恩躬身道:“回皇爷,内帑另有皇银五十三万四千一百五十一两零三分五厘。”
固然群臣纷繁呼应,但捐款如潮的场景并没有呈现,恰好与之相反,列队的大臣们一个个满脸的不乐意,更像是来要账的。
“我捐半年三百两!”
“统统大臣的捐资还不如陛下的一半,你们这类忠君报国之举,咱家还是要说一声,谢了!
崇祯也起了带头感化,当天从内帑中把银子拨了出来,非常痛快。
“我捐半年俸禄,四百两!”
“不捐也不可啊,圣上都发话了.......”
王承恩道:“大点声音报出来,让统统大人们听一听!”
小寺人拿着捐款簿,气沉丹田,道:“各位大人所捐的数量一共是二十万零三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