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点头道:“老夫年纪大了,承蒙沈府收留,只想安稳度过余生,不想多生是非了。”
李纲是多么人,那是勇于劈面斥责厂公和皇上的人,王公公这个级别的寺人,还入不了李纲的法眼。
秦臻立即变脸道:“那就请王公公去大牢里蹲着,西门大人去皇宫求证,有没有圣上的口谕,如果有圣旨,再放了王公公,王公公意下如何啊。”
毕竟这两样东西,都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东西。
那就是李纲已经转性了,朝廷的事情和他无关,不想跟西厂作对,只想在沈府里养老。
现在没有圣旨,王公公只能苦笑不已。
秦臻大笑道:“碰到犯警之徒,哪怕是浅显的百姓,都应当将他抓住送官,这句话仿佛是刚才王公公亲口说的。”
他说的话,满是王公公刚才说过的,可谓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沈红叶是李纲一手教出来的,当然很体味李纲,对王公公这类劣等喽啰,李纲向来都是不屑一顾,劈面斥责,逼急了,还会直接脱手打对方一顿。
王公公立即变脸,对西门大喜喝道:“撼阳城如此重地,竟有盗匪胆小包天,敢盗窃皇商的贩盐答应证,你身为这里的治安长官,是如何做事的,还不快去严查。”
沈红叶等人都在那偷偷的笑,刚才你能够不认沈府的留底档案,秦臻当然也能够不认厂公的手谕啊。
这句话听在别人耳朵里,听不出个以是然来,听在王公公耳朵里,却别的有一层意义。
看到王公公走了,他也只能哭丧着脸,一瘸一拐的追了上去。
西门大喜哭笑不得,这件事最后成了本身的任务了,现在,当然只能冷静地把这口锅给背上了。
然后王公公笑眯眯地对李纲道:“杂家不晓得李太师在撼阳城,多有获咎……”
西门大喜听了,真的如他的名字一样,大喜过望。
对方给了本身一个台阶下,王公公当然也要掌控机遇。
你如果辩驳,岂不是说王震目中无人,感觉本身的手谕比皇上的圣旨还牛逼,即是让本身的带领背锅啊。
秦臻一个箭步向前,指着王公公鼻子怒喝道:“猖獗,西厂厂公王震公公,为国尽忠,爱民如子,遵纪守法,如何会放纵你做这类违背律法的事,竟敢争光厂公,还不给我将此人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