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东藩:"得赵鼎、张浚为相,得岳飞、韩世忠为将,此正天子高宗以规复之机,令其北向以图中原,不致终沦江左也。观岳飞之一出襄、汉,而六郡即平,观韩世忠之独扼江、淮,而二寇屡败。"
张浚:"诸将中尤称韩世忠之忠勇,岳飞之沉鸷,可倚以大事。"
韩世忠见岳飞父子被正法,大好的抗金情势白白丧失,本身又无能为力,便决然辞去枢密使的官职,整天借酒消愁。暮年喜释、老,自号清冷居士。终究还是忧愤而死,卒于1151年(绍兴二十一年)。
《临江仙》
韩彦直:(生卒年不详),字子温。南宋大臣。延安(今陕西延安市)人,名将韩世忠之子。进龙图阁学士,转光禄大夫致仕。卒赠开府仪同三司,爵至蕲春郡公。
沈与求:"自建炎以来,将士何尝与金人迎敌一战,当代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
中文称呼:韩世忠
1939年6月,蕲王万字碑被飓风吹倒,碎为十余块,1946年才由本地灵岩寺方丈妙真等请工扶正。可惜碑已断碎,只好分两段并立。束缚后又停止修整加固,供游人观仰。
1、根基信息
脱脱:"前人有言:‘天下安,重视相;天下危,重视将。‘宋靖康、建炎之际,天下安危之机也,勇略忠义如韩世忠而为将,是天以资宋之兴复也。方兀术渡江,惟世忠与之对阵,以闲暇示之。及刘豫废,中原民气摆荡,世忠请乘时进兵,此机何可失也?高宗惟奸桧之言是听,使世忠不得尽展其才,和议成而宋事去矣。暮年退居行都,口不言兵,部曲旧将,不与相见,盖惩岳飞之事也。昔汉文帝思颇、牧于前代,宋有世忠而不善用,惜哉!"
合法韩世忠招兵买马,扩大步队筹办大干之时,情势急转直下,投降派权势获得了宋高宗的支撑,因为岳飞带领的抗金雄师已在中原一带大得其势。宋高宗所担忧的是一旦打败金兵,迎回他的父皇(徽宗)和哥哥(钦宗)。以是,在他的支撑下,秦桧收了韩世忠、岳飞、张俊三位抗金大将的兵权。秦桧一日以内连发十二道金牌,强令处在抗金最火线的岳飞罢兵回临安。因韩世忠对宋高宗有救驾之恩,是以,升枢密使,明为升官,实为剥夺其兵权。
韩世忠死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同年十月葬在姑苏灵岩山麓。当时,他并没有被封为"蕲王",墓前也没有墓碑。因为当时秦桧还在,极力禁止高宗"车驾临奠",丧事简朴,营墓也不成能浪费。直到葬后26年,即南宋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宋孝宗才追封韩世忠为蕲王,并为他立碑,论述韩世忠抗金功劳,用字万余,成为一篇最长的记念文章。
3)定胜糕来源
6、家属成员
3、典故轶事
1)赤手擒野马
前殿的西侧立有一座牌坊。其横额分高低两段,上段写着"宋韩蕲王故里",下段写着"复兴佐命",横额两面不异。庙正面的石柱子上,刻有一副春联,上联是"规复中原志同诸葛",下联是"再扶宋室功迈汾阳"。在这里,把韩世忠比作三国期间六出祁山的诸葛亮和唐朝安定安史之乱的汾阳王郭子仪。石柱后背也刻有春联一副,上联是"东南半壁仗孤撑,至今江水滚滚如闻鼙鼓",下联是"西北一天祟血食,抚此山川郁郁隐护风雷"。这座牌坊,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联语为绥德知州凌树祟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