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岳飞在郾城打败金军,光复很多失地,史称郾城大捷。
1134年(绍兴四年),岳飞自江州北上,大败刘豫军,光复六郡,因功授清远军节度使。
1142年1月27日(绍兴十一年农历十仲春廿九)被杀。
1178年(淳熙五年),谥武穆。
他写下了《满江红》这一传世之作。“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狠恶。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初,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重新,清算旧江山,朝天阙。”
1141年,宋高宗消弭了岳飞等抗金将领的兵权。秦桧又派他的虎伥诬告岳飞谋反,把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拘系入狱。另一名抗金将领韩世忠去诘责秦桧,按照甚么说岳飞谋反,秦桧拿不出证据,竟厚颜无耻地说:“莫须有。”韩世忠气愤地对他说:“莫须有三字何故服天下!”1142年初,宋高宗和秦桧殛毙了岳飞。当时候,岳飞刚39岁。岳飞被害今后,临安狱卒隗顺偷偷地把他的遗骨安葬起来。直到宋高宗身后,宋孝宗即位,岳飞的冤狱获得昭雪昭雪,人们把岳飞的遗骨改葬在西湖边栖霞岭上,厥后又在岳墓的东面修建了岳庙。宋宁宗在位时追封岳飞为鄂王。现在,在寂静宏伟的岳庙大殿里,端坐着满身戎装的岳飞泥像,泥像上方吊挂的匾额上,刻着岳飞亲笔写的“还我国土”四个大字。在岳飞墓门劈面,还放着用生铁浇铸的秦桧、王氏、万俟卨和张俊四个反剪双手的跪像,反应了群众对民族豪杰的钦慕和对卖民贼的仇恨。
北宋末年,曾参军抗辽。
1127年9月(建炎元年八月),北上入河北招讨使张所军中,充中军统领。
1127年1月下旬成为宗泽的部将。
次年春,率军于常州(今属江苏)截击完颜宗弼军渡江北归,前后于净水亭、牛头山(均在今江苏江宁西南)、靖安镇(今南京西南)击败金军,光复建康,升通、泰镇抚使,驻屯泰州(今属江苏)。继受命进援楚州(今淮安),在承州(今高邮)等地与金军鏖战,因众寡差异,被迫弃泰州退守江南。绍兴元年(1131),附属江淮招讨使张俊,率部转战于江南西路和淮南西路,击破盗匪李成军;招降张用,迁神武右军副统制。
岳飞按照中原疆场的大好情势,向高宗上书提出宋军全线打击,渡河以光复失地的要求,但是宋高宗所求的只是抵挡住金军的进一步南侵,能保住半壁江山,成为金的属国就已心对劲足了。以是不但分歧意岳飞的要求,反而仓猝命令各路宋军班师,使岳家军处于孤军无援的状况,接着又连发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退兵,岳飞悲忿可惜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然后无可何如地命令班师,班师路上,民遮马恸哭,……哭声震野。岳飞北伐的庞大服从,就如许让宋高宗、秦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