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姐身后,祖父祖母莫非不会因大伯从未脱手互助对二房心生惭愧,而后大房的统统要求,只要二房反对,祖父祖母就不会拼尽尽力,三房天然是但愿留在永嘉的东西多一些,来日等祖父母不在了,他们分的也就更多一些,大伯感觉没有永嘉的尽力支撑,大伯的官途能走多远?”
士族门阀的式微,有天子想要减弱门阀的外因,更有他们太重功利的内因。
十年寒窗苦读,又多少人家能供得起读书人?
“长姐在苏家受的委曲,汴都城中几近人尽皆知,大伯却未曾为长姐出头过一次,大伯亲生的二姐姐,其婆母看到大伯不管侄女委曲,莫非不会有样学样在小事上委曲二姐姐?”
“去之前,你先去同魏管事说一声,让他设法刺探刺探大邺已故大长公主之女繁华公主,和……纪京辞先生来汴都城的日子。”
哪怕谢云霄的生母就义了谢家一个嫡女,害恰当初谢家最为超卓的神童谢六郎几乎也丢了一条命,谢氏还是会允准谢云霄被记做嫡子。
“若些许小事,大伯不替二姐撑腰,二姐婆家会不会给二姐更大的委曲受?大伯伯出头,大姐姐婆家不会拿本身姐姐的事情来讲嘴,说大伯伯小题大做,插手女儿夫家之事?”
这孩子,怕已经对谢氏绝望,又没法窜改,故而才挑选杜口不言藏拙的吧。
摇摆的马车内,谢大爷瞧着十三岁的小郎君,缓声开口:“六郎,你长姐的事……你可怪大伯未曾出面为你长姐出头?大伯……也有大伯的无可何如啊!”
就像谢氏现在尽力支撑孙辈的谢云霄普通……
百姓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求世道承平,求一口热饭,求一件暖衣,有了余钱才会让孩子去读书。
他们谢府在汴都城内,铺面还是比较多的,有这个前提,只是刺探动静如许的事情,上面的人自会操心,谢大爷倒是没有废过甚么精力。
谢云初同谢大爷从各府道歉返来,天已经黑透了。
问这么一句,谢大爷也只是随口一说,可此时倒是上心了些,觉着谢云初说的有些事理。
许是想到刚才谢老的一番话,谢大爷对谢云初的态度倒是温暖很多,问她:“六郎让魏管事刺探繁华公主和纪先生来汴京的日子做甚么?”
小敬爱们……不要忽视二皇子!千万不要……
二皇子前面写过,为啥没有参与夺嫡呢?明显是先皇后嫡出……因为出世的时候脸上有胎记,在北魏当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