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你也晓得,我们康平县固然只是个小县城,却因为地接瓦剌,成为边镇重地。
刘县令惊诧以后,不由地狂喜,难不成是在韩彦结婚的当日,独一一面之缘的镇国公非常赏识他,特地要汲引他的?
唉,白白欢乐一场……
他在康平县任县儒学教谕多年,一向都没能再动一动,固然借此而在县中堆集了很多人脉,也很驰名誉,但是到底意难平。
之前他觉得本身只是顺手帮了一个落魄的年青人,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这个年青人竟然会给本身带来如此丰富的回报。
谭教谕忍不住堕入深深的自我思疑当中。
几今后,清算好行囊正筹办携家回京述职的刘县令,获得镇国公的亲身召见,
“谭大人客气了。”韩彦诚心笑道,“若不是谭大人当初的忘我帮忙,也没有我的本日。我现在不过是回报大人当初的忘我互助罢了。”
这么一想,谭教谕整颗心都忍不住冲动起来。
他晓得读书能够窜改运气,并且确切仰仗读书而窜改了自家的运气,以是就任县儒学教谕一职以后,就一向兢兢业业,像谭老先生当初帮忙他那样帮忙更多的人。
“如果谭大人没有贰言的话,不日国公爷就会派人亲身来联络,确认无误以后,便向朝廷保举,在县尊大人卸职回京述职以后,由谭大人继任康平县令一职。”
谭教谕并没有多想,闻谈笑道:“能有甚么筹算,如同平常一样暂代县令之务,耐烦等候新的县令到任呗!”
韩彦闻言却不觉得然。
辽东府因为地处大周和瓦剌的鸿沟,一贯崇武轻文,就算是现在边地安宁少有战事,专意习文走科举入仕之路的人也未几。
镇国公确切在韩彦结婚的当人碰到了颇合眼缘的人,只不过那小我不是他,而是谭教谕。
谭教谕闻言,赶紧摆手笑道:“当不恰当不得!县儒学的学子中秀才不过一半,举人更是寥寥。放眼大周,比这成绩更差的县儒学屈指可数……”
……
固然笑得有些难堪,但神情已然没了方才的颓废。
固然韩彦说的是镇国公对他印象颇好,但是为官多年他如何不明白,即便是镇国公对他的印象再好,如果没有韩彦如许深得信赖和正视的人诚意保举,日理万机的镇国公,又如何会欢心到一个小小县令的变动。
“现在瓦剌野心勃勃、虎视眈眈,企图兼并我中原之地,此种景象之下,朝廷如何会放心由没有任何建立的本地人来任这个县令?”
“账可不是这么算的。”韩彦笑道,“在谭大人任康平县县儒学教谕之前,全部康平县秀才不出十个,举人更是可贵,就连岭南瘴厉之地也不比这儿更差。
如果当初谭教谕没有看在谭老先生的面子上,亲身给他下帖子聘请他插手康平县一年一度的文会大比的话,那么他就不会那么顺利地从小小的獾子寨走到康平县,绽放本身的光彩,结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越来越多的事,终究和同门师兄镇国公建立了过命的友情,为小望之将来的回京之路奠定了坚固的根本。
谭教谕闻言一惊,瞪眼沉默很久,这才感喟一声,苦笑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当然也想更进一步。
书房里,谭教谕和韩彦两人分主宾坐定以后,先就文会大比的环境简朴说了两句,韩彦就直接切入了正题。
“恰好克日县尊大人即将回京述职,康平县令一职空缺,我便向国公爷保举了谭大人。
这此中,只怕韩彦没少在镇国公面前替本身说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