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灼便知出了费事,没想到这个王帛也是朴重得够了,想来这回必然要寻王攀讨说法,却不想想,朱紫家世,位高权重,他们这些白衣畴昔说理,亏损的只能是本身。
郑柯想想,退后几步,对已然在往里走的王帛大声道:“王公子,吾等在外头候着你,说完了话,便尽速出来,我们一起走。”
中间自是有人在群情:“这到底何意?甚么抄袭,竟叫人听得摸不清脑筋。”
出来之人,恰是王巍府中管家,这时像是才瞥见王帛,冲他作了一个揖:“本来是王公子,大年下的,怎得只在外头站着,不如快快随鄙人进府吧!”
王帛当是听到了,这时一转头,嘲笑道:“各位当知郑家药铺的先仆人医圣郑公,那但是位大国医!”
围观之人这时都在嘀咕:“竟想不到另有这等事,真是民气不古,世风日下,或人也做得出来。”
这时郑柯领着姜灼姐弟走了一边,见姜灼穿戴薄弱,便劝道:“女郎不如先归去,此处有我同小郎守着,若一两个时候还不见人出来,少不得鄙人便去报官。”
一时姜灼也不好答,只道:“先师确曾留下行医条记,多亏王公子帮着制成翰札,若得传世,想是今后对行医之人或是病人,皆大有裨益。”
“王少府不会这般不讲事理吧?”姜灼并不肯信。
姜灼不舍地问:“伍太医竟是筹办回籍?”
郑柯正要在背面跟上,却被管家拦了,道:“少府大人只让王公子一人出来,旁人还是先退下。”
如果就此忍气吞声,姜灼感觉对不住师父,可恰好又投告无门,不知那里能够讲这事理。
此时王帛一身醉态,倒是说话却还利索,还甩开了想拦着他的郑柯。
“各位想是传闻过,郑公身故以后,留给门徒姜大夫一箱行医条记,”王帛踉跄几步,靠在一个石狮子身上道:“姜大夫你们晓得吧,长安城中驰名地小神医,最是宅心仁厚,她现在心心念念,便是将郑公条记付之成册,传于天下,更是花了多少工夫,才清算出了《医圣经方》。”
“多谢伍太医吉言,”姜灼笑道:“便是如此,小女也不会松弛,自是要尽已所能。”
这边姜昕小声问:“掌柜是怕王公子在里头出事?”
姜灼慎重地点头道:“小女受教了,何时伍太医出宫,小女去接您。”
一时围观之人嘘声一片,倒是有人不解:“别是弄错了吧?人家但是太医令,竟做得出此等事?”
“此乃功德啊?”中间人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