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吨级油轮对德国而言还是新肇事物,本来吵喧华闹的日耳曼船厂和汉堡船厂当即猖獗投入到会商和设想中去,他们不傻,会策画下一笔批量制作的买卖有多大:意大利在北非的石油将以千万吨级来计算,假定1000万吨/年运输量,一艘油轮完成班加西到热那亚这1500海里路程连装载、飞行、卸货、返程最快需求16天,一年能履行20次运输任务算是极高效力,简朴计算后,为满足这1000万吨石油运输任务,如许的船起码需25艘――这是个很庞大的数字。充足撑满两个公司的现有船台,再说谁规定北非一年只能产1000万吨,万一跟着时候推移上升到2000万吨呢?
以本钱为例,意大利能够接管单舰高的设想,因为意大利造船才气有限,战时不成能堆饺子出来,只能靠战前堆集,单价高一点无毛病制作――归正也造不了多少,而制作数量少反过来又会推高制作本钱;
这些题目就只能用强行用总裁爱好才气获得解释。这也形成了必须遴选几个脑筋矫捷、反应敏捷的年青工程师跟在孔蒂尼身边,随时聆听总裁中间对于设想的设法,然后他们再把这类设法翻译成专业术语再通报给设想师――这类任务意大利年青小伙子凡是完成得都不错,比起德国同业要强。
以航程为例,意大利需求覆盖的海疆面积不大,就是地中海这个澡盆,固然孔蒂尼也夸大航母在大西洋上的应用才气,但归根到底不必像英美如许动不动就搞9000-12000千米续航的航母,他给艾达号的目标只要满足6500海里/18节续航便能够了。
虽也不乏胜利产品,但跟着一战结束,德国海上力量进入真空期,伏尔铿造船厂就每况愈下,艰苦度日,在鲁尔区危急后,这家老牌船厂堕入苦苦挣扎的地步,本来要出售给德国海内其他公司,日耳曼尼亚船厂、汉堡船厂都表示了兴趣,但他们哪有孔蒂尼出钱风雅?更首要的是,孔蒂尼表示不但船厂全数收下来,还放话说有经历的谙练员工一个也不消辞退,全数留用并提拔一批去意大利公司――人为相对而言会有不小晋升。
不过孔蒂尼晓得这是不成能的,一来意大利水兵如果高调进入航母范畴会激发地中海对抗――法国人必定也会跟进,二来以英美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本性,必定会在乎大利订购的航母长停止各种实验――经历由英美拿走,意大利只能为此买单;三来如是这个别例,意大利设想师的思路就会被英美指导畴昔,这对意大利而言是非常倒霉的。
一样是航母,意大利的航母要乞降英美的航母要求明显不一样:
固然意大利造未几,但孔蒂尼以为在战前多造几条还是应当的,意大利比拟英美独一的上风在于能够不消受国防用度限定,大不了他出钱堆几条,以是他必须强化海内船厂的造船才气――造船这个奇迹毕竟是循序渐进、不成能一蹴而就的。
其他两个船厂本身都职员多余,如何能够敢承诺这类事?因而2个月前,伏尔铿造船厂正式变成结合个人一分子,算结合造船的子公司。
囤积兵舰不成能,囤积轻易改革成航母的大型油轮就不会惹人谛视,目前没有任何政策或政治风险:大师都晓得结合个人将来会产很多石油,这不就是现成的运输需求么?2万吨级的油轮总比5000、7000吨级的小型油轮来得经济实惠吧?
伏尔铿造船厂在汗青上制作过很多闻名兵舰,还是中国北洋海军的首要舰艇承建者,特别制作了定远、镇远两艘当时的巨舰,但不成否定,该厂根本设施确切有些陈腐,面对舰艇吨位越来越大的趋势变得力不从心,再加上地处波罗的海方向什切青的位置比较偏僻,难以吸引优良人才畴昔,进入1910年代前面对恐惧舰技术突飞大进的近况只无能瞪眼焦急,固然在汉堡也设立了新分厂,但明显缓不济急,最后大战中只能造些摈除舰、轻巡洋舰、潜艇等中小型舰艇,德国水兵的大型主力舰是在日耳曼尼亚等船厂扶植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