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候《明报》因为卫斯理系列的再度火爆,销量一度冲破15万份,让《东方ri报》和《星岛ri报》大为头疼。康剑飞此时把《寻秦记》奉上门去,如果这两家报纸的编辑有目光的话,应当会如获珍宝、大加包装推行。
徐季新固然很看好这本小说,但却不想今后因为稿费的事情扯皮,说道:“康先生……”
康剑飞拿回《寻秦记》的稿件,说道:“徐总编,我这个前提不过分吧?如果你不肯意的话,那我只好把稿件拿去《星岛ri报》了。”
徐季新公然被这等豪言给震(雷)住了,游移地问道:“恕我眼拙,叨教你是……”
徐季新让一个毛头小子给节制了场面,明显心头有些不爽,憋火地问道:“康先生要不要取甚么笔名?”
康剑飞拿出《寻秦记》的稿子,放在他办公桌上说:“徐总编能够先看看这个。”
康剑飞道:“徐先生客气了,我叫康剑飞,这是我朋友胡俊才。”
康剑飞仿佛没听到他的话,持续说道:“徐总编,要不我们如许,前七天《寻秦记》的稿费我们按千字50元来算。一周后稿费该多少,我们到时候再说,就以市场反应来做调剂。”
七十年代是香港报纸最繁华的期间,巴掌大的香港半岛,竟然同时具有近70家报纸。颠末的狠恶合作和优胜劣汰,香港报纸到1982年只剩下55家,1997年只剩下38家。
如此多的报纸,如此狠恶的媒体合作,康剑飞手里有一部好的小说,又怎会担忧卖不出去?
《东方ri报》的总编辑叫徐季新,50岁出头的模样,比《明报》的总编潘岳生看起来年青一些。
而徐季新则是纯以贸易的目光来看《寻秦记》,那么这本书的缺点便能够完整忽视了,很多情节都可圈可点,绝对能够热卖。
康剑飞放出大话道:“我有体例进步《东方ri报》的销量,击败压在你们头顶上的《明报》,我想徐总编应当对这件事非常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