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干也。其名有十,亦曰十母,即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其名十有二,亦曰十二子,即今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谓之天皇氏者,取其天开于子之义也;谓之地皇氏者,取其地辟于丑之义也;谓之人皇氏者,取其人生于寅之义也。故干支之名在天皇时始制,而地皇氏则定三辰,道分日夜,以三旬日为一月,而干支始各有所配。人皇氏者,主不虚王,臣不虚贵,政教君臣所自起,饮食男女所自始,始得六合之气而有子母之分,因而干支始有所属焉。以是,司马迁和司马光所利用的这套多音节干支术语是中国最早的官方时候术语,属于“皇纲”性子,故而被采取为汗青的编年词语,以表示汗青的正统。
此书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援引史料极其丰富,除十七史外,所引杂史诸书达数百种。书中叙事,常常一事用数种质料写成。遇年代、事迹有歧异处,均加订正,并说明考虑弃取的启事,因司马光一人经心定稿,同一修辞,故笔墨美好,叙事活泼,且有相称高的文学代价,向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当代之史家遗言。
呃,有些晦涩难懂,比方“古怪”的多音节摄提计时术语。这套计时术语作为全书的时候框架体系,如“阏逄摄提格之岁”之类。“阏逄”相称于当代汉语“甲”,“摄提格”相称于汉语“寅”。为甚么不消汉语的天干地支,而恰好要用一套多音节说话的干支体系呢?司马光没有交代。
在冯过看来,实在完整没需求如此聱牙诘屈、奇辞奥旨,不管如何,即便是史乘也是编写给人看的,你这一套编年法便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脑筋,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