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吴孙十万 > 第四十七章 陈元龙

我的书架

“先生若对《宰氏》感兴趣,可去堂中坐下细读”,孙权见那人翻书草率,一目而过,心中不由气恼,其间书多是招募书吏誊写,他如此粗心浏览,让孙权感受孤负世人辛苦之作。

“先生觉得农家,商家比之儒家如何?”,孙权见他如此赞美农书,不由猎奇,设下骗局问道。

孙权正欲下笔复书,昂首见一中年文士向北而来,北面书架上多是农商纵横之策,本日新来之人多是年青儒生,听大儒所讲,寻相干文籍阅览,那中年文士过孙权也不问,从书架上取下书来,于原地浏览。

“《宰氏》我已阅过,不由温读一番”,中年随口回道,又取下《神农》,《汜胜之书》“温读”。

“若持新纸,竹简欲来誊写,还望登记在册,若发明有遗漏之错,还望相告纠错,勿再惑人,切勿大声鼓噪,如有猜疑,可小声计议”

“吴郡太守孙策之弟,孙权孙仲谋”,孙权谦善(虚假)一笑。

你是真不见外啊!孙权内心叹道。

“渊清玉洁,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博闻强记,奇逸卓才,吾敬孔文举;英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渔猎劝耕,抚众济民,我敬仲谋,余者庸碌,不值一谈”,陈登倒是骄狂一笑,似不将天下其他人放在眼中。

“儒以礼治,农以产兴,一虚一实,兼用殖货,国可兴也”,中年文士见孙权弱冠之龄,竟有此问,不假思考开口回道。

“东西经史,北杂学,书架上悬有小简记有书名,各种文籍皆稀有本,若寻不至,则是别人在阅,还望稍待,可看其他”,孙权行礼向世人说道。

“还请先生入府中一叙,不知康成公是否已至江东?”,孙权到不敢接他此话,引他出馆。

“元龙观孙氏如何?”,孙权开口问道,陈登既是保境守民之心,有韬略,善运营,能借势。他日孙氏北取丹阳,接连广陵,如有攻取,恐怕不易。

“另有”,孙权捧起一块竹板,上面先容“,”,“.”两个标记,“往昔无断句之法,现在暂用此法,长句猜疑之处可稍减,若对书间断句有疑者,可持卷商讨,有错则改”。

“不想我之名入元龙之耳”,孙权笑道,陈登才高而傲,所敬者寥寥。

自糜贞走后,学子络绎而来,进馆后见孙权坐于中心,纷繁上前施礼扣问。

“登二十五举孝廉,任东阳长,又任典农校尉,所行与仲谋在和县普通无二,唯愿抚弱育孤,施助一州,见吕布而心愤,仲谋可有同感?”,陈登叹了口气,“陈公台献策江东贩粮之计,我大加赞美,不过欲贩江东之粮以赈徐州,贬抑粮价,使民得活”。

孙权见世人散去,干脆将书馆之规写下,挂在门外,然后落座取出一卷竹简来,展开只见写到:“仲谋雅见,耀已出发赴汝南之地,想来夏前难在相见......”,倒是袁耀手札,信中劝道孙权早日到差九江以抚几县之民,又言谈汝南情势,向孙权扣问可有应对之策。

“敢问先生大名?”,孙权见中年文士答复如此之快,却又将农商礼法涵括此中,心中惊奇。

“和县孙仲谋”,陈登诧异道。

世人听毕后点头拜谢寻书落座以观。

“下邳陈元龙”,中年文士淡淡而道。

陈登!孙权脑中恍忽一下。汗青上陈登在徐州,仅以郡兵连拒孙权两次(一次突袭,一次夜间多置火把+突袭),孙权十倍之兵被陈登打得溃不成军,孙权经历包之名由此而生。

“我观孙伯符一时之豪杰”,陈登笑道,对孙策轻不置可否,“横扫吴会,诛杀甚众,及吴郡,会稽方平,能从言歇兵卒而内合世家,似人主之姿,不过心雄好胜,不知机变,现在尚未发兵,局势使然,年后恐有大变,孙将军岂偶然乎?”,将军之言侧重说道,似指孙策不过一将之能。

推荐阅读: 木叶之逆转阴阳     岁月静好与君老     和情敌闪婚后     妖艳男配作死手册     重回七零末     芷凝春露     叩棺人     隐龙遁甲     清闲道人     绝望之城     流年似水染清晨     宠后养成系统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