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母过了好几息才回神说了几句客气话,杨三郎安抚了谢景娘,便来送我们出去。从屋子里到大门口,一起心不在焉,不发一句话。
这是她所能道出的最像样最逼真的感激了,徒弟咧嘴笑了笑:“张娘子休再客气,还是快些将这帖茯苓散拿归去熬了,好教张郎吃了。”
“徒弟……”我诧异地抬起手腕伸到他跟前,“这是甚么器物?大小怎会方才合适?”
吴甲问了声好,上前牵过了马,那杨三郎一脸的失魂落魄,下了马不酬酢废话,全面的礼数也浑忘了,神态恍忽地往朱心堂里头闯。
大门口已有车在候等,却不是杨府安排的车马,杨三郎恍恍忽惚,早已忘了叫人备车。幸亏殷乙不知何时赶了车过来接,杨三郎本想说些得体的谢语,口张了又闭,闭了又张,好半晌未能成语,终究只是拱手作揖,目送着我们上车拜别。
端坐的杨母动体味缆子,朝谢景娘黯然无光的双瞳一指:“她这般……不能视物,形同瞎盲,朱先生却道她已大愈?”她言辞虽还客气,口气中的不快与思疑却不刺耳出。
“谢娘子客气了,鄙人不敢当。”徒弟接过医笥,取了腕垫,上前细心检察谢景娘的景象,又诊过一回脉,点头道:“谢娘子的痛疾已大愈了,再吃两剂药补补气血,便无需再延医用药了。”
徒弟笑呵呵地摆了摆手:“不过就是芍药、茯苓、远志、菖蒲,加了一钱配药余下的人参须子,都是些平常药材,不值几个钱,何况前些日子拿的那副猪胆,也并未曾收我一文钱,都是摆布邻里,相互帮衬着怎就论起钱不钱的话来了呢。”
“戴着罢,邪物都会绕着你走。”徒弟将这镯子放到我手里。
“它与那些分歧,不是甚么灵器,大小正合适是因为它本就该是你的,好好戴着便是。”师父斜睨了我一眼,便靠着车壁闭目养神,不再理睬我。
徒弟裹起纸包递给屠户娘子:“昨早晨张郎但是吃了很多酒?我家吴甲在街口瞧见他跌了一跤,夜里又起了风,酒后教冷风一扑最是伤身,再出一身盗汗,只怕要魇住,张娘子拿包补心茯苓散归去给张郎发发汗。”
“这是甚么?”我奇特地将这玉镯子翻来覆去地瞧,“凤凰?还是鸾鸟?”
“不认得么?”徒弟摇着头,脸上却还浅笑着,“上古星宿,天之四灵,执横司火,渡引阴阳,亡者见之皆要惊惧退避。”
“都说茱萸巷阴气重,我看非也,清楚是杨府里才冷飕飕得紧。”马车驶了出去,我才如释重负地出了口气。
到了杨府,前厅、游廊、园子还是同昨日一样沉寂荒凉,谢景娘那屋没了声嘶力竭的呼痛,小婢子无措的跳腾,倒是温馨了很多。
俄然一支浅青色的玉镯子呈现在我的眼下。
徒弟瞧着倒并不非常在乎,稳稳地在柜台背面坐着,笑问:“杨主簿来啦?”那神采笃定安适,仿佛一早料定杨三郎会来找她似的。
我拿起玉镯子对着车外透出去的光细心打量了一回,细圆的镯子上精美地雕着一只我不认得的鸟禽,似凤凰,又比凤凰出尘,如鸾鸟,又较鸾鸟贵重。这鸟禽首尾相接,刚好成环状,柔润的浅青之下缠绕了一丝丝的暗红,仿佛隐布在肌肤下淌着血的经脉。
徒弟只笑了笑,并不接话作答。
“杨主簿莫不是忏悔了?”徒弟顺手清算着医笥,含笑还在面上浮着,说话的口气却不难么温和可亲了:“对不住杨主簿,鄙人自有些刚强,我这朱心堂自翻开门以来,还从未有过退换诊金药资的先例。杨主簿能找到我这儿来,这点子小端方总该听人说道过罢,我既认定的诊金,哪怕是灰尘一撮,拿金山银山来也是不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