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莞宁也是一惊,脸上笑意全无,沉声问道:“这是甚么时候的事?”
椒房殿里一片敦睦。
阿娇的目光中尽是鼓励,极力抬高声音:“玥堂姐,挺直胸膛。”
本日最惹人谛视标,不是阿娇阿奕,而是一样站在顾莞宁身侧的玥姐儿。
至于阿奕,本日却不在椒房殿,而是被萧诩带在身边,插手祭天祭祖的典礼。
玥姐儿手心冒汗,身材生硬,早已垂了头,底子没勇气看任何人。
世人对此事早就知情,暗里里也悄悄群情过数回。不过,都不及亲眼目睹玥姐儿在椒房殿露面来的震惊。
谁都想不到,阿娇会选玥姐儿做伴读。更想不到的是,顾莞宁竟真的首肯,将玥姐儿接进宫中。
阿娇的性子和她非常类似。对讨厌之人不屑一顾,有些霸道,喜好主导统统,却不失柔嫩仁慈的一面。
顾莞宁嘴角微微一扬,目中闪过一丝笑意。
林茹雪非常滑稽地接了一句:“如有人这般夸奖朗哥儿,我这个亲娘第一个便会飘然忘乎以是,不及娘娘这般沉着平静。”
此中的苦涩滋味,不敷为人道。
每一次烽火燃起,随之而来的必是连连战事,殃及百姓。不知会有多少将士战死疆场。
就在此时,琳琅面色沉重地前来禀报:“启禀皇后娘娘,皇上命人来送信,烽火台上烽火燃起!”
熟谙的声音传进耳中,令玥姐儿紧绷的情感稍稍和缓。她略略侧头,冲着阿娇挤出一个笑容。
不过,这是顾莞宁的意义,她不敢违背,只能硬着头皮来了椒房殿。
又过一个年初,顾莞宁本年二十有四。她穿戴正红色的宫装,略施脂粉,便已容光四射。目光流转,微微含笑,暖和中透着威仪。
……
琳琅满脸忧色地答道:“就在半晌之前。祭天大典还未完成,便被间断。此时皇上已经领着百官进了金銮殿,商讨应对之策。大皇子殿下也跟着去了金銮殿。”
边关离都城千里之遥,来回传送战报非常不便。快马加急日夜不息,也要耗时七八日之功。一来一回,便要半个多月。突厥马队来去如风,战报送到都城的时候,战事大多已经结束。便是尚未结束,都城也有力批示战事。
此时,顾莞宁正在椒房殿里接管一众诰命妇人叩拜。
盛极一时的傅家落到这个境地,对她的影响颇大。连带着魏王世子对她的态度,也冷酷下来。
在宫中住了大半年,玥姐儿个头长高了一些,小脸也略略丰盈。十岁的小小少女,如同一朵娇怯的尚未绽放的花苞,很有几分柔弱动听的风韵。
五岁的阿淳站在顾莞宁的另一侧。一张白嫩姣美的面庞,总能等闲地吸引世人的目光,让情面不自禁地生出上前捏一把的打动。
自先祖建朝起,边关频频被进犯。历代镇守边关立下赫赫军功的定北侯府,在朝中具有超然职位。
冲弱无辜,此话不假。可齐王父子当日领兵夺宫谋逆造反也是不争的究竟。以顾莞宁的狠辣无情,没斩草除根已经令人惊奇。让玥姐儿住进宫中,就更令人惊诧了。
进宫觐见的诰命贵妇们,一个个俱是挑眉通眼善于察言观色的聪明之辈。顾皇后这般夷易随和,世人天然清楚是如何回事,着意地夸奖起阿娇和阿淳。
边关战事垂危时,便会在烽火台上燃起烽火,不出一日工夫,烽火便会通报至都城,向天子示警。
这些年来,边关一向有战事,却未伤筋动骨,也未到燃烽火的境地。对糊口在繁华富庶的都城的世人来讲,战役两个字非常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