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宫监的呈现,打乱了一室温馨绮情。许忠悄悄翻了一个白眼,躬身道:“圣上,晚膳已传毕,请移驾外殿用膳。”
百里策捻起一枚白子,道:“圣上,您为甚么不奉告韶华真相?”
韶华想了想,毛遂自荐:“末将情愿带兵去镇守紫塞边疆。”
宁湛这才想起,喝药前,他已叮咛了传膳。宁湛邀韶华一起用膳,韶华望了一眼面沉如铁的老宫监,还是决定不要应战这位品级轨制的忠厚卫羽士的极限,筹办告别拜别,“不了,我……末将还是回府去了。”
宁湛苦笑,道:“实在,朕也对此心有微词,但这是不成摆荡的皇室场面,祖宗端方。明显已是风雨飘摇,国库空虚,可这些颜面上的虚礼却还是不得不保持下去,以保护天子那好笑的严肃。”
宁湛,百里策,韶华议事结束,已经将近子时。韶华告别出宫,百里策夜宿议政阁,不出宫,留下与宁湛对弈。
宁湛面北朝南,坐在首席,韶华坐在左宾席。桌案上的统统食品已由试毒宫监尝过,肯定无毒了,才安排上来。山珍海错,醇酒羔羊,让人未曾动箸,就已目炫狼籍。桌旁侍立着六名手持银箸的宫女,随时为宁湛和韶华拣远处没法够着的菜肴。
韶华看完奏折的内容,堕入了沉吟,过了一会儿,才开口:“景城是孤城,轩辕楚不出兵,恐怕是想比及夏季,行围城之计。”
宁湛冷冷一笑,“传闻,端木沁缠绵病榻已久,端木寻也太沉不住气了。不过,龙断雪不来玉京,倒是一个不错的动静。”
韶华翻开奏章,一一看过,都是关于若国,越国在景城交兵的奏报。
宁湛面前一亮,抚额道:“朕如何把皇姊给忘了!好,明日早朝,朕就下旨让皇姊去紫塞镇守边疆。”
宁湛见韶华闷闷地吃着东西,晓得她在想甚么,道,“边疆将士粗衣粝食,百姓百姓食不充饥,而朕一人一顿晚餐却如此糜费,你必然对此心有微词,是不是?”
宁湛捏紧一枚棋子,“我不想,让她晓得。”
宁湛问道:“翡城出了甚么事?”
百里策落下一子,道:“没有人说,帝王必然要弃情,只是帝王走到最后,多数变成了孤傲的人。”
韶华拿起象牙箸,冷静地吃着,望着这一大桌充足一百人吃的美食,只感觉味同嚼蜡。
听许忠说到萧太后,宁湛面露踌躇之色,沉吟了一会儿,道“玉京中,王公大臣奢糜无度,由来已久。有些思惟即便不应时宜,却也根深蒂固,难以摆荡。朕现在还没有应对的气力,如果莽然摆荡之,不免反受其扑。如许好了,早、中炊事减半,晚膳减至九十九道菜食,就说朕在观星楼得易天官卜了一道吉卦,为了适应九九归一,天佑国昌的吉象,故下此号令。”
宁湛点头,“太傅所言极是。这类环境下,李元修是不二的镇边人选,但他现在正带着玄武骑在西北边疆安定蛮部兵变,一时召不返来……”
宁湛道,“这事理,朕也晓得。半年前,朕已命令淘汰宫中用度,晚膳由二百四十种菜食,减至现在这一百二十种。”
宁湛将朝中闲着的武将一一想过,竟然没有一人合适去紫塞。轩辕楚、青阳、韶华出身天极将门,十载磨砺技艺,十载苦修兵法,才成为百里挑一的优良将才。能够和轩辕楚、青阳鼎足三立的人,在玉京中只要韶华。
宁湛闻言,望了一眼韶华,道:“青阳想必也看破了轩辕楚的战略,才先发制人,先攻轩辕楚之军。这场战役一拉开序幕,西南边的百姓,又将堕入水火当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