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烈点头道:“两个多数督的位子,江都那边先不去说,总领北地军政大权的这位多数督,八成会落在秦政的头上。而这一十八座军镇的感化,就是死守,让西北雄师不得南下半步,同时封闭西北漕运,让萧煜的西北雄师缺粮缺饷的环境下不战自溃。不过这统统有个前提,就是牧人起情愿死磕萧煜,制止萧煜从西凉州出兵豫州、鲁州等地,如许才有能够将萧煜完整困死。建功兄,若你是牧人起,你会如何办?”
孙建功苦笑道:“天然是坐壁上观。”
辅臣应诺而去。
对于周景朝所言,郑帝非常心动,毕竟西北败北,大郑元气大伤,西凉州一役后,大郑已经再有力与萧煜战于西北关外,只能退守关内。如果双线作战,一旦败亡,就再无回天之力。
白叟缓缓点头道:“孙大人言重了,这本就是老奴的分内之事,孙大人本身出来吧,老奴就不出来了。”
“其他各摆布都督,西平郡王可自行任命。”
中年人再一点头,迈步走进正堂。
朝野震惊。
萧烈淡淡笑了笑,“有些苗头了,却还不到火候。”
“原驸马都尉萧煜开疆西都,居功甚伟,特旨加封其为西平郡王,加授特进光禄大夫,加勋上柱国,实授正一品多数督品秩,挂兵部尚书衔,总领西北军政,节制西北五州。”
……
身穿绣麒麟一品武官袍服的中年人微微点头道:“有劳大管事了。”
两封几近同时达到的奏章同时震惊了大郑朝堂。
继而天下震惊。
前一封是西河州巡抚宋明文的遗言,也是西河州巡抚衙门送出的最后一封奏章,导致大郑朝野震惊。正明四十年,三月月朔,西北二十万叛军在叛臣徐林的带领下,由西凉州长驱直入西河州,西河州总兵官战死,巡抚宋明文坠城就义,西河州布政使李天夏献城而降。西河州也成为继西凉州以后沦陷的第二州。固然在中都沦陷以后,大郑诸公早就预感到会有这一天,但真当这一天到临时,朝堂之上又免不了一番辩论。
本来已经沉寂的多数督萧烈,跟着次子萧瑾的回归和宗子萧煜的请罪折子,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只是萧烈却浑然不觉,仍旧是闭门谢客,让萧瑾随母亲去公主府居住,他则是独居安国公府。
“原中都多数督徐林官复原职,去其五多数督府议事之权,总领中都、西河州军务,受西平郡王节制。”
内阁次辅、武英殿大学士周景朝上书主张与萧煜媾和,接管萧煜称臣。并且暗里对郑帝密奏言道,如此后建燕赤王晋为摄政王,统领五王议政,后建已显一统之象,值此关头,大郑大敌是后建而非藩镇,理应安抚萧煜,皋牢牧人起,借后建之手消磨藩镇,而大郑则趁此机会,疗摄生息,本日忍辱负重,以待明日当复兴复兴。
如果在平常,这两道旨意就已经足以让文武百官津津乐道,可也许是比来能让朝野震惊的动静太多罢了经麻痹的原因,此次竟是没有掀起太大波澜。但在三日阁议以后,由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郑帝亲身批阅的一道旨意却让全部王朝地动山摇。
孙建功说道:“从西岭口到大易一线,共有一十八座军镇,撤除西北军、东北军、天子亲军,残剩北地精锐雄师尽数堆积于此。由此可见,陛下固然还在强撑,但也已经开端惊骇至公子的西北雄师,惊骇有朝一日,真的会被西北军兵临城下,以是这西岭口一线必然会设一名多数督总领北地军政大权。而中都沦陷,五多数督府少了中都多数督,要再补上一人,八成会是在江都那边选出一名江都多数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