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近散席李府都没闹出甚么大动静来,世人正悄悄绝望,就听有婆子来报,“乾王府的汪公公求见夫人。”
如果萧寒潜查出了李子昌给的那副护膝是何来源,为甚么这么多天了一点动静都没有?
谢氏神采如常,由大丫环们簇拥着回了花厅。
萧寒潜对此事,又是甚么态度?
护膝的事就算不是李妙主谋,也脱不了干系,李妙和刘婆子,哪个都不洁净。
李娟就暴露困乏的模样,带着夏雨和冬雪先回了清风院。
世人如同打了鸡血,连礼数都不顾了,涓滴不遁藏的坐等看汪曲是何来意。
在坐来宾见谢氏笑语如常,看不出任何不当,不免猜忌不竭。
汪曲却似旁若无人,看着谢氏还是笑容暖和,恭声道,“乾王殿下传闻了外头那些三不着两的流言,就紧着派主子出宫,登门廓清流言,给李府道个罪,免得外人嘴上没个把门,由着这无端端的一场闹剧,扰了小王妃的平静。”
不过是几个上窜下跳的小丑,还不值得她放着满厅的客人不管,半途去措置这类烂事。
一时台下看戏的,倒比台上唱戏的还要热烈几分。
正院却平静的很,谢氏一进上房堂屋,就沉下脸来,问杨妈妈,“探听清楚了?”
不想峰回路转,汪曲酬酢过后,径直取出了一件用绸布包着的小物什,翻开一看,鲜明是副靛蓝色的护膝。
谢氏总不能张口赶人,只得让人请汪曲出去。
杨妈妈气得磨牙,觑着谢氏的神采道,“大姨娘身边的小丫环、传闲话的那几个婆子,奴婢已经让人公开里绑了,关进了柴房里,您看这事……是不是等老爷返来措置?”
宫中的事难探听,但坊间的八卦流言,却很轻易就传进宫中。
初六这日宴席刚菜过五味,杨妈妈就找了个借口,将谢氏从待客的内院花厅请了出来。
这话是甚么意义?
不管萧寒潜是如何想的,她釜底抽薪,断了清风院的狡计,也就碍不着外头人甚么事了。
汪曲面带暖和笑意,恭恭敬敬的给谢氏问安。
杨妈妈神采乌青,压着声音气道,“都是刘婆子搞出的鬼!她打通了大姨娘身边管服饰的小丫环,赶着除夕朝早老爷出门时,塞了副靛蓝色的护膝给老爷。老爷在东华门赶上乾王殿下,就顺手将护膝送给了乾王殿下。
有不动声色悄悄不耻的,天然也有不怕囔囔开来,等着看李府笑话的。
那天进宫,她虽没问萧寒潜和李英歌在夹墙里说了甚么话,但李英歌将做好的护膝送给了萧寒潜,她倒是晓得的。
至于刘婆子闹出的流言,她自有体例百倍讨要返来,悉数偿还给清风院!
有城府的人,心机难测是一,多疑多虑是二。
她更在乎的,是萧寒潜的态度。
老爷底子没放在心上,那里想到刘婆子心机如许暴虐,竟是不顾毁了妙蜜斯的名声,也要把妙蜜斯塞进乾王府做妾!最早传出闲话的那几个婆子,都是门被骗值的,全都受过刘婆子的恩德,刘婆子还跟她们夸了口,说族里家大业大,事成后就安排她们的儿子子侄去澧县族里做事,真是好大的口气!”
李子昌最不喜靛蓝色,定是看都没看那副护膝就做了顺水情面,如果晓得出自李妙之手,那里会将闺阁之物随便送给外男!
世人顿时精力一振,分开椅子的屁股又紧紧粘了归去。
这边李妙又在席间跟着管事妈妈们打了会儿动手,就说要去换衣,和李娟前后脚,也赶回了清风院。
光看萧寒潜对李英歌的各式保护,就看得出他虽少年张扬,却不无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