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姨娘也不甘掉队,舀了一碗汤递到冯氏的手边,万姨娘一动不动,她中间的丫环捅捅她:“姨娘别置气,姨娘们服侍太太用饭是常理,那两个都是会恭维阿谀的,姨娘好歹做个模样。”
天井里早早的就摆上了香案,放满了生果,下人捉来了蜘蛛,冯氏让放在了金银盒子里,就等着第二日一早,小蜘蛛吐出又圆又正的丝来。乞巧乞巧,便乞得了巧。
湘玉听着苏鸿良训话,想起了上学时候的校长发言,可谓同工异曲,等熬到苏鸿良讲完,世人才动筷子。
七夕前四五天,人们相互就开端赠送生果,湘玉早早便想好了每人各送甚么,她给湘莲送了苹果和桑葚,给湘雪送了葡萄和桃子,给湘琪和重宇送了西瓜,两个哥哥没送,食盒是她找木工做的,红木五彩点螺牛郎织女图食盒,合适节日的意境,装好让丫环送到了各处,下午便收到了回礼。
万姨娘天然晓得,但就是看不上芳姨娘和韩姨娘的奉承劲儿,有工夫凑趣太太,如何不想体例留住老爷?本身没本领罢了。
湘玉给交好的别家蜜斯赠送了生果,篮子下还压了一封信,小闺蜜间也不常见,偶尔写写信,大人也不管,归正都是知根知底的人家,孩子也小,只言片语的笔墨落在内里也无妨。
七夕的前几日,苏府就开端忙着筹办了,采买处从内里买来生果酒肉,庄子里也送来了时蔬生果,还拿来一只山上打的野猪。
七夕节的饭菜非常丰厚,不亚于过年,可压力也大,用饭前苏鸿良让儿子应景作诗,苏重秉、苏重明每人做了一首,连最小的重宇苏鸿良都没放过,笑眯眯的和重宇说:“重宇小,不消作诗,背一首便可。”
苏家的孩子早就做了新衣裳,每人选的色彩都分歧,遵循本身爱好来,也不消穿同一的衣裙,到了晚间,苏鸿良早早的下了衙,自家人围坐在桌上吃团聚饭。
湘玉小院里,采茶和婢女手巧,做了磨喝乐,用土木雕成的,穿上荷叶半臂的丝绸衣裙,彩绘了一个木雕做栏座,用碧纱罩起来,桌子也有讲究,需用青绿销金桌布罩好。
蜘蛛年年捉,图个吉利,下人们已有了经历,晓得甚么样的蜘蛛吐丝圆正,老爷太太求个吉利顺利,办好了差事,太太打赏的手可松的很,赶上了三个月的月例。
韩姨娘和湘莲早就教好了重宇,重宇站起家,板着小脸背了一首杜牧的《七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重宇咬字清楚,看了三个儿子,苏鸿良生出一阵高傲感,连说了三声好。
大哥说的也对,先问问冯氏的意义,如果她去,带着他们几个一起,七夕算是一年里首要的节日,加上丽妃探亲,必然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