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小贫农的逆袭之路 > 第一百七十六章 疏通河道
下边的人不敢违背圣旨,是以宋子洲这封奏折很顺利的到了景孝帝的案几之上。
这么些年来,玟河也没少决堤,两岸的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他来到淮南的第一天,就让人去测了水位,现在已经畴昔了小半个月,已经统计出来一个成果了。
“主子,还活着,主子找了个夫人帮手喂着,现在住在隔壁院子里,您可要一见?”
宋子洲看着这么大一个工程,在李岱的批示下也是井井有条,心想这个李岱还真是有些才调,若一向让他呆在翰林院倒是有些屈才了,就提笔写了封奏折派人送往京中。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救人的时候用着小渔船便利,大船偶然一些狭小的处所反倒进不去,也就没人惦记取各家的大船。
他从应征的百姓中挑出一些膀大腰圆,干活有力量的,另有一些水性好的。
“三顺子,本王之前救得阿谁婴儿呢?”
而获得动静的青石机器的脸上也可贵呈现了裂纹,无疑,此时他的内心也是崩溃的。
在贰心中,李岱作为峥嵘的兄长,有那么个古灵精怪的mm,他另有没准还真能想出甚么好体例来。
“如果本王借来了船只,你就有体例疏浚河道?”宋子洲反问道。
固然现在水位略有降落,但划着小渔船来疏浚河道,无疑是痴人说梦。湍急的河道,小小的渔船底子没法牢固在一个处所。
听了这话,三顺子嘴角有些抽抽,让青龙卫带孩子?也真亏王爷想的出来。
有了李岱这句话,宋子洲心中有了底,命人拿着他的亲笔手札去借船了。
如果做父母的能有一线朝气,谁情愿将自家孩子放在木盆里随波逐流呢?这能不能得救还说不定呢。
公然,查了小半个月,也没有任何动静。
不过也不是谁来应征都要,高回报就伴跟着高风险,李岱作为钦差大臣,定是要为百姓们卖力的。
玟河河道的疏浚但是一件造福于民的大功德,不然,每逢丰水期,老是让人提心吊胆的。
李岱天然是有体例的,这玟河是大夏境内的三大河道,支流更是很多,弯弯绕绕,连绵万里,可谓是全部大夏的母亲河。
说完顿了一下,“不过此事还需求王爷出面主持!”
如果每天来做工,多了这半斗米,自家的日子也好过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