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装的老祭司脱去大氅,向着祖龙深深鞠一躬,然后开端用一种古怪的调子念诵冗长而古板的祷文,这一念足足花去半个时候。
这约莫就是祖龙的光辉吧。
早早搭好的祭台,足足有两丈之高,祭台两边建立的灯柱是龙晶瓣磨制,虽无半点炊火气,却莹莹透着乳红色光晕,照得祭台正中横卧的祖龙纤毫毕现――是比龙晶更罕见的白曜石雕成,传闻在蛮山数百年汗青中也就发明这么一块。龙头,龙身,龙爪,皆活矫捷现,就像是把东郊山头上的翔龙石搬了过来。
数百年来,蛮山镇祖祖辈辈,就靠着龙晶矿度日,所谓背景吃山靠水吃水,蛮山镇对秋元祭的正视,也就不奇特了。
连说话的声音都比昔日更加降落和慎重:
秋元祭一年一度,是蛮山镇最首要的节日。关于秋元祭的发源有很多种说法,有说是祖龙于这一日降世,也有说祖龙在这一日飞升,血液化为龙,肌肤化为精,骨骼化为怪,不过对于蛮山镇来讲,最首要的是,这一日,祖龙的鳞落在大地上,因而有了龙晶――若非如此,龙晶如何会如满月普通晶莹闪亮?
那一霎那,非论是龙晶瓣,还是镇民们经心制作的灯串、霓彩,乃至朗照乾坤的月光,在“琉璃精焱”的奇特光氲下都仿佛黯然失容了。
在祭台一侧呈现一朵巨大的水晶雕制的莲花枝,有半人高,枝头小巧剔透一只花苞,合得紧紧的,花苞里也没有放灯,在光芒四射的祭台面前多少有些暗淡,但在沾了“龙光”以后新晋蛊师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这里。这朵不太起眼的莲花枝――它将决定他们今晚可否有资格参与秋元祭献礼,乃至获得篡夺本年“秋元赏”的机遇。
助祭还是由蛊师担负,每年光为这个助祭的位置,都够这镇上的蛊师争个头破血流――助祭会被答应在右肩的位置上绣上他们的本命蛊,这就是助祭的光荣了。
那一刻,镇民们不由自主低下头去,右手掌放于左胸前,开端缓缓绕着祭台转圈,这就算沾“龙光”了。
全场人的目光都被紧紧吸引。最后倒是镇长、也只要镇长率先抽离出来,从莫德的手中接过一个红绸布包裹的火把,缓缓走到“琉璃精焱”面前。当镇长手中的火把离“琉璃精焱”晶体另有寸许时,“琉璃精焱”迅即引燃,如呼吸般轻巧,极其纯粹的红色光焰带着地心元磁的烈力肆意曳动,透着逼人的劲气。
这段话,蛮山镇上大家都听过千百遍,就是三岁小儿,也能倒背如流,但是每次听到,也还是屏气凝神,不敢稍有怠慢。
但是,蛮山镇的镇民都晓得一句鄙谚――“上元节的灯,秋元祭的火”。漂灯流霓也好,银花万点也罢,都不过是调度氛围的烘托罢了,秋元祭上最不成或缺的一道名胜倒是“火”,这火也不是平常百姓家的柴火、炭火,而是本地数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一种异火晶,名唤“琉璃精焱”。
此火本来生于地心深处的熔岩当中,历经大地之火和熔浆的无数次磨炼、融会、紧缩、化育,构成火晶。约莫三百多年前,蛮山先祖在一次龙晶开采任务中偶得,世代传承至今。在蛮山镇民气中,那是“圣火”普通的存在,只在每年的秋元祭上才有缘观瞻。
在镇民们欢乐鼓励的目光里,在大多数蛊师的跃跃欲试中,鱼快和明小苏脸上的乌云堆得都能磨墨了,无他,风少游还没有返来。
六合初辟之时,天下由龙族执掌,神力泽被众生。而巨大的创世者名为“祖龙”。祖龙陨落之时血液化为积蕴六合之伟力的灵类,肌肤化为有天然各种造化的精类,骨骼则化为坚不成摧力大无穷的怪类。担当这三系力量血脉而役使之的天然是天之宠儿。“蛊”则是龙身上的寄生虫所化,役使蛊虫的蛊师理所当然居于工匠仆人的下位,为天下运转添砖加瓦。此为天命挑选,大家都要各安其位,知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