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倒是有些迷惑,固然在内心本身还是比较看重这个少年郎的,但也没想到顾言还真的孤身来拜见他。但毕竟有内心有几分赏识,提及话来也是和颜悦色,“顾小郎所来何事啊?”
顾言天然晓得这一点。如果《四书章句集注》不着名,又怎会成为顾言独一看过的当代注解类册本。不过,顾言方才的话,较着就是要求让王安石一起合著这本书,正如王安石所说的那样,有了署名的机遇,无异于有了青史留名的机遇,这对现在还是常州知州,又未曾编订《三经公理》的不到四十岁的王安石而言的**不成谓不大。但王安石还能够这么说,顾言心头也暖了几分:公然还是没有看错王安石的品德。
“不错,恰是我的一些微末之见。”
王安石捻着髯毛,仿佛为顾言的惊奇而感到非常欢畅,笑眯眯的说道:“实在也不算是真的孙少傅手稿。我暮年有幸一览手稿,特地誊写了一份。”又仿佛担忧顾言看不上这手稿,又很快的弥补道:“比起通行的版本,精华可都在手稿里呢。等你看到就晓得了。你也放心,我抄的那份,我敢包管,和手稿一模一样。”说完,又笑了。
顾言倒是没动,惊诧的说道:“莫非是孙奭孙少傅?”汉赵岐注孙奭疏的《孟子注疏》在当代文学史上也是大大驰名的,没想到王安石竟然会有他的手稿。
顾言想起当初本身死皮赖脸的去借阅王羲之真迹的‘事迹’,不由得有了共鸣。倒是至心实意的笑了出来。
王安石蓦地愣住脚步,“走,我这里恰好另有几秘闻关的册本,你跟我一起去,如果有效的,你一并借了去。”拉着顾言就走,随之走了几步,又停下来,烦恼的一鼓掌:“孙少傅的孟子注疏手稿被我放在老宅里了!”又仓猝走到门口,大声唤道:“老伯,你从速赶着我的车回老宅,去我那书房里把放在顶上的布包着的手稿拿过来,诶,早去早回啊!”叮嘱完,看向顾言大声道:“走,去我书房。”
“那是天然。”顾言也很当真的答复道。借书必定是要重视这些了。顾言顺手翻开一本书,书上的边边角角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但是书团体倒是平整如新。王安石也是个爱书之人啊。顾言内心多了几分感到。
“好!写得好啊。”王安石蓦地大吼一声。让顾言几乎被吓了一跳。只见王安石满面笑容,“你这设法当真不错,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岂不是一脉相承?何况你这注译也是下足了工夫。如果你全数写出来,当真是开一新风,百年以后,青史上也必然会有你的安身之地。”王安石一边说,一边冲动的走来走去。顾言看了,有些好笑也有些打动。
顾言见王安石接过大学书稿的时候眼里没有轻视,在对王安石多几分敬佩的同时,就晓得这事没有甚么题目了。
顾言略微有些不美意义:“但愿能向知州大人借几本书。”
顾言天然是去找王安石。当了知州的王安石住的处所还是很好找的。未几时,顾言就在路人的指导下找到了目标地。提及来,这还是顾言第一次上门拜访。顾言穿戴一身材质尚好的衣服,看上去固然有些肥胖,但顾言的气质不差,看门的倒也没如何难堪,高低打量了一番,通报过后,顾言就顺利见到了王安石。
关于四书章句集注,大学、中庸这两篇已经完成,孟子一篇倒是碰到了费事。大学和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但顾言脑中有影象,难事也变成了易事,论语一篇各朝都是重点,有难度,但也不算太庞大,但是孟子,现在没有朱熹的推许,职位不尴不尬,和孟子相干的书也未几。起码相干的质料目前顾言手上没有。想了一会儿,顾言揣着写完的大学一篇的注解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