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李静仁思虑太久,就有差役带着他去受审。
他一下子就愣住了。
听他自我先容,说姓周,官任监察御史。
他的父亲带着他的哥哥一起寻到敦煌,遍寻无果后,就在敦煌定居了。
镇国公看向周御史。
校尉是这么好当的嘛?别是镇国公秉公吧?
或者明远侯脑筋进水,竟然没能搞好将军们的内部分派,让他们窝里反了!!
镇国公看完了质料,总要见一见这个李静仁,查对一下卷宗里记录的环境是否失实。
固然这个案子是三司会审,但因为那两个案犯还没押送到京,刑部那边就派了个员外郎过来做审案记录,御史台倒是来了个鼻子恨不得上天的小年青。
但他从没想过,明远侯麾下几个将军竟然会犯如此笨拙的弊端。
收养了李二狗少年后,他见这少年话未几, 但干活勤奋, 人也聪明,就真将李二狗当儿子了, 筹办今后让李二狗给他养老送终。
周御史眨眨眼,能步入宦海当御史,这小子也不是傻子,他看了看一本端庄的杜文清,又看了看大理寺卿刘桐,再看看耷拉着脑袋奋笔疾书做记录的刑部员外郎。
最后,周御史有些憋屈地开口:“谢国公,下官有一事不明。”
本来自从那年他被拐走后,他的母亲就一病不起,终究归天了。
大理寺卿刘桐,本年四十有三,正值丁壮,他面白不必,一副很好说话的模样。
他一拍堂木:“李静仁,你是李老夫的养子,现在又说代亲父状告朝廷命官,如何回事?”
李二狗考上了童生, 天然不成能再叫李二狗这个名字。
这年初,孝乃一座大山,压在身上底子避不得。
更何况这事本来就是李静仁他哥被冤枉了。
传闻镇国公是镇守楚朝国门的军神,如许的人……会包庇那两个用兄长当替罪羊的老兵吗?
静是但愿李二狗能埋头凝神好好读书,仁是但愿李二狗的脾气不要过分火,要仁和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