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相却将视野转向宋襄公,对他道:“宋大人,你将我承平营细务一一禀于雷大人晓得。”
“前提未几,只一个。”
宋襄公报得都是实数,并无夸大。雷先楚只听了几句,便摆手道:“辅兵军士都是百姓,这些就不必提了吧,我们只说正兵。一千余人的正兵,做个参将是足了。”
雷先楚愣在那边,周士相所言如何像是个买卖,固然事理不假,可听着就是那么别扭,并且言语当中隐有威胁,莫不成不满足对方的前提,他们就要易帜投清不成?
若这帮匪贼真借此闹将起来,巡抚大人那边不好向上面交代,毕竟招揽大樵山众匪下山的乃是兵部的人,名义上这些匪贼已然不是匪贼,而是正儿八经的大明官军,这官军之间能有兼并之说?
闻言,宋襄公遂起家取来一本花名册递与雷先楚,而后道:“我承平营自主营之日起,便有参将以下大小军官六十余名,另有正兵军士1360人,辅兵军士9520人。营*有刀320把,矛482杆,长枪126杆、短刀40把,另有棉甲24幅,是非弓15把。全营合计人数10880人。”
雷先楚讶然:“甚么前提?”
见雷先楚颇是冲动,周士相表示他不必如此,款款说道:“雷大人不必冲动,我等确是草寇出身,古往今来,草寇者凡是受朝廷招安,打乱改编再所不免,就是为官军兼并也不希奇,只要朝廷能善待我们,弟兄们对此并不计算。只是丑话说在前头,我承平营不是不成以唯巡抚张大人和雷大人马首是瞻,不过在此之前却须巡抚与雷大人能够拿出一个合适的前提来,只要前提合适,那就皆大欢乐。朝廷得我等兄弟效命,我等也能够有个官身,何乐而不为呢?....不过如果前提分歧适,我等必将也要为自个谋齐截番,毕竟弟兄们提着脑袋杀鞑子占了这罗定城,感朝廷大义,摈除鞑虏当然是一方面,可升官发财怕也是民气所念,如果辛苦一遭却得不到朝廷善待,那就是我周士相情愿,弟兄们怕也不肯的。”
让雷先楚不测的是,周士相竟然只要一个前提,迷惑之下,眉头一挑:“就一个?”
庞天赐一听这话题,立时坐正身子,目光变得烔烔有神起来。宋士襄也是侧耳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