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附议顺天侯,主战!”
武将们见这两个鞑靼使臣不但不下跪,脸上反而暴露一丝讽刺之色,心中更是气愤非常,如果不是大殿之上,恐怕早就把这两蛮夷给活剥了。
“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千万岁!”群臣齐声山呼万岁,声震殿宇。
“嗯……,催爱卿,你有何发起?”
而副使则是一个晓得汉语的鞑靼人,身材肥胖,面孔丑恶,让人看来就生厌。
没一会,两个鞑靼使臣便被带到了金銮殿之上,正使身着蒙古贵族服饰,身形威武,满面络腮胡子,看起来就很凶悍。
“启奏陛下,微臣不附和杨阁老的发起,微臣觉得应当派兵迎击鞑靼。”
乐文一摆手,安闲的坐到龙椅之上,悠悠道:“众位爱卿平身!”
笏长2尺6寸,中宽3寸,明朝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
“启奏陛下,臣有本奏,那鞑靼派来使臣想要与我朝媾和,微臣觉得得能够媾和。”
左列走出一人,乃是礼部尚书颜和正,他是和乐文、崔志、郑良才同科的殿试一甲第二名探花,他的官运也是极其通畅的,短短一年多,便做到了礼部尚书,也是让人望而兴叹。
“皇上驾到……”
文臣们没有说甚么,但是武将们就不乐意,纷繁指责着让这两个蛮族鞑靼跪下。
金銮殿之上,司礼寺人辛勒手中持着一把浮尘,缓缓走到介上的龙椅之旁,扯着嗓子高呼了一声,殿下正在群情纷繁的文武百官便立即止住了话语,赶紧站好各自的位置,然后分为两排昂首跪倒在地。
“颜爱卿,有何不成之处?……”乐文心中有些不悦,但是大要却假装若无其事,压着心中的一丝肝火。
“是,陛下,当今鞑靼人不竭的骚扰我朝边疆,所过之处烧杀劫掠无所不为,不过他们也是为了粮食,如果能媾和的话,分他们点粮草,想必鞑靼人也不会再骚扰我朝边疆了。”
此附议之人恰是刚从江西回朝的郑良才,自从剿除乱党后,江西残剩的参与乱党,没多久也被剿除了,他天然也就不消留守,带兵回朝了。
乐文又是一拍皇案上的镇江山,寂然道:“众卿温馨,既然鞑靼使者已在殿外,不如就宣其上殿一见吧。”
在一阵阵悠然的乐器奏响时,乐文自侧殿不紧不慢的走到龙椅前,看着殿下的文武百官,大有君临天下之感。
“啪……”
“启禀陛下,此事千万不成……!”
文武大臣顿时在朝堂以内,热烈了开来,文臣多数主和,而武将满是主战。
司礼寺人辛勒听到天子的旨意,便接着朗声道:“宣鞑靼使臣上殿!”
“过分猖獗了,如果朕本日清算下你们两个蛮夷,恐怕要让世人笑话了,来人,把这两个蛮夷给朕拖出去,打到死为止。”
这时的文臣们也不由愤然起来,他们固然不肯起战事,但是这蛮夷公开在大殿之上,说他们的天子是下国之君,那么不就是说他们是下国之臣吗,这如何受得了。
杨廷和是想给鞑靼人点好处,也好让边疆的子民获得安宁,但是他这恐怕也只是一厢甘心罢了,乐文听后,感觉非常不爽,按乐文的设法,他也是主战的,不好好清算下这些鞑靼兵,他们就是永久喂不饱的白眼狼。
乐文听过杨廷和的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脸上没有涓滴神采,杨廷和也不晓得陛下是是否同意他的建议。
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臣下上殿面君时的东西,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能够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制止忘记。